(术语)智者能观之心,境者所对之法。境有真妄二者,妄为智之所断,真为智之所证。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名)译曰入法界。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梵语也。华严玄谈八曰:言罗摩伽者即入法界之梵语也,罗者离垢染义,摩者转义...梵语 pūrva,巴利语 pubba。宿即久、旧、古之意。宿世即前生、前世、过去世之意。宿世之生存状态,称为宿命;宿世...指佛菩萨拔除众生之苦而给与福乐之愿力。拔除痛苦称大悲;给与福乐称大慈。据北本涅槃经卷十五载,大慈,即为诸众生...出厕洗手后,除臭气之木。以香材造之,悬于竿端,两手摩擦使净。普通削成八角形。[禅林象器笺第二十八类器物门] ...全一卷。唐代法藏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系就真谛所译之大乘起信论中选择要目解释而成。计分三十五章。另据湛...指枯井。乃谓色身老朽,不堪使用,譬如丘墟之枯井。维摩经方便品(大一四·五三九中):“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斋食之时;即自天明至正午之间。摩诃僧祇律卷十七载,午时日影,过一发一瞬,即为非时。禅苑清规卷六警众条(卍续一...指密教仪式中,以五瓶香水象征佛智,洒灌在行者头上,此有受职与结缘两种。 p1095...(术语)四洲之天色,北洲金色,东洲银色,南洲碧色,西洲赤色。是为须弥山四面空中之各一显色,故曰空一显色。依婆...【变化】 转换旧形,名为变,无而忽有,名为化。佛菩萨之通力,能变化有情非情之一切。《法华经》曰:‘神通变化不...(名数)一、身病,一身四大不调所生之病苦,谓之身病。二、心病,或欢喜太过,或忧愁太过,或依恐怖,或依愚痴等,...(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
漏尽比丘的一个特点就是他证得人我空了,没我的观念了,当然也没有我所有的观念了。 如果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还...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韦提希夫人看了这么多的清净...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问: 大乘小乘之区别如何? 太虚大师答: 大乘小乘之别,细言之颇深。概言之,大小乘均为出世法,了解生死轮回,程...
下面有一段蕅益大师非常独到的见地,就是站在我们凡夫众生的层面来解释这个经文。我把这段《要解》念一下,非常重要...
财色名食睡,身心五条绳,越贪越难解,越执越紧缚。 一念放下时,五绳顿然断,无拘也无束,自在随自心! 有人问禅师...
挂单是指我国汉传佛教寺院中有一些已受过具足戒的比丘,为了悟道求法,常常遍行天下,游历各地寺院,求学于诸高僧大...
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出家人和寺院来说。因为出家人和寺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信仰符号;如果硬要...
智境
【佛学大辞典】
上篇:智镜 | 下篇:智境冥一 |
五种葬法。指土葬、火葬、水葬、野葬(置死尸于山野)、林葬。其中,或称林葬为野葬;或视林葬为弃葬,即将死尸弃置...
罗摩伽
宿世
拔苦与乐
香木
大乘起信论别记
丘井
斋时
五佛灌顶
空一显色
变化
二种病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极乐世界的漏尽比丘

为什么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佛第一呢

「知真本有」要怎么去承当呢
大乘小乘之区别

往生的根本靠的是什么

身心五条绳,越执越紧缚

佛教的「挂单」是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