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佛菩萨拔除众生之苦而给与福乐之愿力。拔除痛苦称大悲;给与福乐称大慈。据北本涅槃经卷十五载,大慈,即为诸众生灭除一切无利益之事;大悲,即欲与众生无量之利乐。佛菩萨以此愿力,救拔烦恼众生脱离苦海。[大智度论卷二十、卷二十七](参阅“慈悲”5805) p326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已经证得果位的人,如阿罗汉、菩萨、佛等是。...日本大谷寺之磨崖佛像群。位于御止山西南侧自然窟之西面内壁。石佛群自右至左,依序为千手观世音、释迦三尊、药师三...(地名)伽毗罗城之异名。...【善业】 p1137 瑜伽九卷六页云:善业者:谓无贪无瞋无痴为因缘业。 二解 瑜伽九十卷三页云:由二因缘,建立善业。...(术语)污秽也,鄙陋也,丑恶也,过罪也。...(术语)新作佛像所行之法会名。开佛眼之义。开眼之本据,如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如是供养仪则已周备,复为佛...(杂语)为立地之说法,故名立参。即晚参也。见象器笺十一。...国王十德: 一、能照 无国则干戈相交,盗贼满野,世常黑暗矣,国力如光明,照破其黑暗。 二、壮严 谋国利...(书名)三卷,宋晁回撰。回耽于禅悦。王古序文言其名理之妙,虽白乐天不逮。回所著有道院别集,自择增修百法,法藏...【缚有三种】 p1387 杂集论六卷十八页云:缚有三种。谓贪缚、瞋缚、痴缚。由贪缚故;缚诸众生,令处坏苦。由瞋缚故...【住处悭】 p0660 集异门论十一卷十四页云:云何住处悭?答:若于住处,恋顾系心。谓如有一,作如是念:愿此住...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
问: 请问法师,一心生二门的二和入不二法门的二,两个二内涵相同吗? 宏海法师答: 一心生二门出自《大乘起信论》...我们不难看出「心」才是痛苦的根源,否则社会愈进步,大家应该活得比往昔自在才对。慧可向达摩求安心的故事,无非点...
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为比丘们开示法要:比丘们!你们应当知道,世间上有四种鸟。有的鸟,声音美妙,...观身非身,镜像水月。观心无相,光明皎洁。 一念不生,虚灵寂照。圆同太虚,具含众妙。 不出不入,无状无貌。百千方...1、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 2、大...
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两个相貌:第一个是不变性,第二个是随缘性。我们凡夫失掉了不变,二乘人失掉了随缘。我们简单地讲...问: 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难以控制,有什么解决办法? 慧律法师答: 这个就是对空性不理解。三昧的心来自一颗训练...
拔苦与乐
【佛光大辞典】
上篇:披袒 | 下篇:拔传授 |
即信者向三宝布施财物,或指所施之财物。如长阿含经卷十四梵动经(大一·八九上):“如余沙门、婆罗门,受他信施,...
果位人
大谷石佛
婆兜释翅搜
善业
不净
开眼
立参
国王十德
道院集要
缚有三种
住处悭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一心生二门」和「入不二法门」两个「二」相同吗
慧律法师《执着心是痛苦的渊薮》

佛陀成佛的过程

世间的四种修行人
憨山大师《观心铭》
印光大师念佛法语10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