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十二缘起支之一。言生支之后衰变而命尽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一)梵语 bandhyā-putra。比喻如龟毛兔角之虚幻不实。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大一六·四九三中):“如虚空兔角,...凡一○八卷。日僧尧恕(1640~1695)编。相当于我国各种僧传之索引,书中将我国撰述之僧传等所列之僧名,依韵会百八...【如痈】 p0575 瑜伽八十六卷四页云:如痈者:谓如有一,因于先业所生痈苦,修厌背想。...(譬喻)清白之道路也。...消伏三种毒害。即:(一)事消伏,多以散心消伏虎狼、刀剑等之毒害。(二)行消伏,消伏五住地之行毒。即藏、通二乘及藏...十想之一。又作苦思想。五阴之身常为诸苦所逼迫,若能观一切有为法之无常,则智慧生而众苦得灭,称为苦想。常与三苦...(术语)缘者,关于吾身之内外事物也,此缘体虚妄不实,故曰妄缘。又此事物为我起妄情之缘由,故曰妄缘。...【五种大师功德】 p0275 瑜伽七十卷十页云:复次于善说法毗奈耶中,略有五种大师功德。若有大师具成就者;便能映蔽...密教金刚界五部(佛部、金刚部、宝部、莲华部、羯磨部)之秘密法门。 p1159...又作十六游增地狱。为八大地狱(八热地狱)之眷属。有关十六小地狱之名称,诸经所说不一:(一)依大智度论卷十六载,...法相宗说,佛的报土有自受用土和他受用土两种。...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十善业道经...
一讲到结界啊大家就非常熟悉了,一般说的洒净。很多佛弟子不知道我们念大悲咒干什么?但是都知道师父手上驮着个杯子...问: 经常会觉得付出得不到回报,对别人好往往结果会产生失望和伤心,怎么来调整这种心理状态,请大和尚慈悲开示。...
【原文】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则我今者深感佛恩,故应念佛;一向长劫枉受众苦,欲求脱苦,...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就是诸法因缘生。生命的确是遵循着一...
没有听经闻法,不懂分别善恶,不知取舍对错,不能自我反省。 龙树菩萨说,就像一个人到了黑暗的房间,那里有很多珍...一、黄铁匠: 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黄铁匠,以打铁为生,人皆呼为黄打铁...
现实生活中,人到中年后,就显现出受性格和品格影响所致的面貌: 宽厚的人多半一脸福相; 性情柔顺的人面相柔和善美...
普门入于大慈,帮助众生得利乐;观世音入于大悲,寻声救苦。 古德解说慈悲一双,说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的时候,会经...
老死支
【佛学大辞典】
上篇:老古锥 | 下篇:老苦 |
【恨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二. 恨者怨恨,怀恶不舍,引起极度烦恼。《成唯识论》曰:‘云何为恨,...
槃大子
僧传排韵
如痈
白道
三消伏
苦想
妄缘
五种大师功德
五部秘藏
十六小地狱
他受用土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结界洒净的方法
学会世间上的两种快乐

我今恳切念佛,佛必转更念我矣

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现的

听闻佛法最重要是改变观念
最令人敬仰的四个老实念佛人

面相的好坏与心灵的善恶是相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