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七十卷十页云:复次于善说法毗奈耶中,略有五种大师功德。若有大师具成就者;便能映蔽外道沙门婆罗门师。何等为五?一、于诸戒行,终无误失。二、善建立法。三、善制立所学。四、于善建立法善制立所学中,随其疑惑,皆能善断。五、教授出离。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不信心所】 唯识宗立五位百法,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大随烦恼心所之一。不信者谓无诚信,既无真实之信,则于一切实事...《宗镜录》,一百卷,五代吴越国延寿(904~975)集。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术语)持善见律毗婆沙之师资相传也。佛入灭以来每岁安居竟记一点,故名众圣点记。出三藏记十一善见律毗婆沙记曰:...【有法于法全非四缘】 p0558 俱舍论七卷五页云:颇有法于法全非四缘不?有。谓自性于自性。于他性亦有。谓有为...标示地、水、火、风、空五轮之塔。又作五轮、五轮率都婆、五轮塔婆、五解脱轮、法界塔。密教解说地轮、水轮、火轮、...(术语)一切有漏法之总名。该善恶无记之三性。唯言染,则烦恼局于恶性,言杂染,则与善及无记亦通。以有漏之善无记...印度古代一婆罗门外道名。善长辩论,后为马鸣所降伏。大唐西域记卷八(大五一·九一三上):“建击揵椎窣堵波北,有...(名数)戒律宗入法堂当守五种之法规。...谓佛乘宗极之趣唯一无二。如来设化,始随机宜不同,故有三乘之说;终归显实,是即佛乘一致之理。[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术语)三分别之一。散心之意识与相应之智慧之作用也。俱舍论一曰: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戒由道定二义上,分之为二: 一、道共戒 三乘之圣者,至见道修道之位,而发无漏道。故与无漏智共,自发防非止...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2)南na 无mo 阿a 唎li 耶ye 3)婆po 廬lu 羯jie 帝di 烁shu...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净土宗是大乘法门,当然也应该要修大悲。 大悲心的修法,首先正修大悲心,要生起大悲的心...
(上)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继续讲第九修持门的净念门。那我们常说念佛,念佛。今天讲的这个修持门的版块才是...
我这一次到台湾去,见到台湾那边的佛教事业办得很好。好在什么地方?从一点来说,就是台湾的居士很发心,台湾的居士...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不灭。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学佛就两个字,悟与迷,重点在...
善护念这三个字,鸠摩罗什不晓得用了多少智慧翻译的。后来禅宗兴盛以后,有一位在家居士,学问很好,要注解思益经,...
法身之性,本无差别,佛异众生,修德有功而已。修德亦皆性具,众生日用不知者,痴爱异见,为之障也。欲彰修德,莫先...
永明寿禅师说:故知但遵教行者,依法不依人,无不证果。唯除不信人,千佛不能救。 依法不依人,自然可以证果,这是...
原文: 当生大感激,生大惭愧。惭愧心生,邪僻心灭。惭愧为入道之初步。既欲学佛,当极力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
五种大师功德
【法相辞典】
【五种大师功德】 p0275
上篇:五种想分别相 | 下篇:五种反报利益 |
(物名)又曰铜钹,铜钹子,铜盘等。原为西戎南蛮之乐器,僧家采用为法会之乐器。又铙与钵原为别物,后混为一,称为...
不信心所
宗镜录
众圣点记
有法于法全非四缘
五轮塔
杂染
鬼辩婆罗门
入堂五法
一致
计度分别
道定二戒
【大藏经】大悲咒注音版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这十种念佛,就是利用种种习性来入道

多培福多修慧,成佛就快了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学佛困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善护念

福慧二轮,不可暂废

成佛以后也有三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