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那】 秦言不。大品云:那字门,诸法离名性相,不得不失故。论曰:即知一切法,不得不失,不来不去。华严唱那...(术语)有部所说,十四不相应法中有名得者,使一切之有情法,系于人身中不离,因而譬为绳。如善恶诸业,一旦所造之...(术语)谓为布施而未能于施者受者施物之三轮相,离实有之见,有粗细之执心也。...【五钝使】 五利使的对称,两者合称十使。即根本烦恼中的贪、嗔、痴、慢、疑五种烦恼。贪、嗔、痴、慢四种,是迷执...【二十随烦恼受俱分别】 p0044 成唯识论六卷二十一页云:由斯中大,五受相应。有义,小十,除三。忿等、唯喜忧...【如来为大迦叶波现双足处】 p0584 西域记六卷二十页云:焚身侧,有窣堵波。如来为大迦叶波现双足处。如来金棺...亦名:敬经像宜至真齐观 行事钞·僧像致敬篇:“(一、斥非致毁)佛像经教,住持灵仪,并是我等所尊敬,则至真齐观...【杂染行】 p1411 瑜伽八十一卷八页云:杂染行者:略有三种。一者、业杂染。二者、烦恼杂染。三者、流转杂染。当知...(术语)玄妙之功德。行宗记一上曰:神用难思,故云玄德也。...全一卷。唐代地婆诃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阐说建立大小之塔,或安置佛之舍利、发牙髭爪、十二部经,或书写...又作金刚炎、金刚火炎、金刚火院界印、密缝印、火印。即以金刚火焰密缝结界所余空隙之意。此印言所结护之地界,其四...(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弥勒下生经...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
问: 既然娑婆世界是虚幻的,那为什么还要认认真真对待周边人,行孝、关爱、礼敬呢?这些怎么圆融? 大安法师答: ...话说商纣刚继王位的时候,并无荒淫之象,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明主。可是有一天,在朝堂上议事完后,他忽然拿出一双别人...
唯识学解读人生,把人生分成两块:一个是果报的受用,一个是业力的造作。也就是说,我们一生当中只做了两件事情:第...
问: 请问法师,弟子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弟子这算不算贪两宗法门,还是执着于两宗法门呢? 宏海法师答:...
净宗愿门的核心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然娑婆世界众生欲生起厌离心,殊为不易,是故释尊详陈西方净土依正庄严,...久远劫前,当时住世之佛亦名释迦牟尼,于世间弘扬佛法,教化百姓。佛陀入灭后,有位王子名为金幢,傲慢自大,不信佛...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
整个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如果你有志于临终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因缘慢慢地放下。因为,你越攀缘...
阿罗汉果补特伽罗
【法相辞典】
【阿罗汉果补特伽罗】 p0781 杂集论十三卷八页云:阿罗汉果补特伽罗者:谓已永断有顶第九品烦恼,安住彼究竟道。
上篇:阿罗汉向补特伽罗 | 下篇:阿私多仙相太子处 |
资持记释云:“言半在手者,西土手抟食故;此方饼果亦多用手;纵用匙[筋-肋+助],亦准手犯。”(事钞记卷二五·四一...
那
得绳
不请净施
五钝使
二十随烦恼受俱分别
如来为大迦叶波现双足处
敬像同真佛敬经如真法
杂染行
玄德
造塔功德经
火院密缝印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娑婆是虚幻的,为何还要行孝关爱礼敬呢
一双筷子,断送了江山

人生是果报跟造业交互的作用

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

【推荐】娑婆世界的厌离行
念佛功德

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