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梵语Anaratratā。不顾世间恣作暴恶也。唯识论六曰:云何无愧?不顾世间,崇重暴恶为性。能障碍愧,生众恶...梵名 Vikramāditya。音译讫罗摩阿迭多,馝柯罗摩帙多。又作正勤日王。为印度崛多王朝(梵 Gupta)之大王,于佛陀入...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俗姓、生卒年、籍贯均不详。此庵守净(或谓此庵景元)之法嗣。先后住持福州(福建)之支提、福...(名数)大乘唯识立十六心之相见道,小乘俱舍论为十五之真见道,最后之一心立为修道。然小乘之昙无德部,成实谓十六...(术语)举一而该一切也。文句三下曰:但略举一而蔽诸耳。...(术语)多如恒河沙数之禅定。乃地藏菩萨每日晨朝所入观众机之禅定也。玄奘记十轮经一曰:此善男子,于一一日,每晨...(图像)又称阿弥陀佛五十菩萨像,阿弥陀五十二尊曼荼罗。或名五通曼荼罗。即以阿弥陀佛为中心,图绘五十二尊佛菩萨...何等俱有相应?谓一身中诸蕴界处,俱时流转同生住灭。...梵语 nirodha-samāpatti。又作灭受想定、灭尽三昧。心不相应行法之一,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即灭尽心...华译为抖擞,即甩开衣服、饮食、住处等三种贪著的行法。修头陀行者要遵守十二条规则,叫做十二头陀。俗称行脚乞食的...梵语 saindhava。又作仙陀婆、先陁婆、先陀。意译为石盐。即产于印度河畔之盐。依据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九载,如来密语...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就是嫉妒障碍!看人家做好事总是眼红、心里不是滋味,不但不随喜赞叹还泼冷水。有此小心眼,一切善功德皆不能成就,...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
请看下面。第三个疑问:宁保非魔疑。就是有人问,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在面前,会不会是魔所显现呢?很多人现在都有这...
再有人就根据这个又提问了。这问题是:只要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得诸佛护念,前面讲闻这个经能得护念,第二层次是...我们的生命中,可能还是有很多众生、有很多缘并不是投我们觉悟的赞成票的,我们要面对这些缘。这些缘的出现,也是因...
形,就是我们的业报的身体。如果我们执著这个身体为真实的,那么这个形体就成了众罪的薮,薮就是一个峡谷,它能够繁...
净土祖师讲愿立则道业可成发愿为先。那我们该发什么样的愿? 有人学佛后发愿:我要生生世世童真出家,遇善知识,深...
【原文】 无常迅速,虽老少无别。然年少人犹处未定之天,妄冀长寿;若老年人,则定然光景无多矣! 须把身世事处分了...
所缘
【法相辞典】
【所缘】 p0733 瑜伽二十六卷十三页云:云何所缘?谓有四种所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如彼卷十三页至二十七卷二十一页广释。
上篇:所取 | 下篇:所断 |
(故事)佛十大弟子中各有第一。此人为天眼第一。增一阿含经三曰:天眼第一,见十方域,所谓阿那律比丘是。天眼是六...
无愧
超日王
别峰云
十六心见道
举一蔽诸
恒沙定
五十二身像
俱有相应
灭尽定
头陀
先陀婆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妙莲老和尚:人最折福之处是什么

从愚痴造业到持戒念佛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接引会不会是魔所现的

净土法门能得到利益与否,在于有没有信心
永远都是自己的错

真正的主人翁被遗忘了

末法时期还能发轮回度众生的愿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