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 无性释四卷一页云:第六意识所依意界,名受者识。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见道以前,观四谛及修十六行相以达无漏圣位之四种修行阶位。小乘俱舍、成实二宗谓于总相念住之后位,大乘唯识宗则...天台宗所立三种止观之一。为由浅入深之观法。又称渐次观。此法犹如登梯之由低至高,乃先持守五戒、修十善,次修禅定...障法无畏者,谓依止静虑由利他门,于一切种说障碍法自称德号建立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如经言,又我为诸弟子...(杂语)超越中间之辞。摄多少之辞。穷边际之辞也。乃至之梵语有二:一为Antaśas,此为示最少之语。善导所谓下至者...(杂语)在远方闻亲近者等死去而为忌也。...梵语 apramāda。心所之名。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即防范于恶事,专注于善法之精神作用。可用于对治放逸,成就一...【不如理谢戒】 p0330 瑜伽四十一卷十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他有情有所侵犯,或自不为彼疑侵犯;由...总称密教的行持方法,因密教是阐明三密平等的道法,故名三摩耶道。三摩耶就是平等的意思。...(名数)一身,二心,三智,四虚空,五众生也。见大日经六。相传此五无量配于五佛。身为宝生佛,心为阿閦佛,智为无...(术语)三有之一。如色香味触四事之因缘和合,假名为酪。是酪者其实为色香味触,无酪之自体,而以假名之故有酪,是...恶见者,谓恶见解也。恶见为一切恶所由生,修行之人,恶见不可有也。...(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出家功德经...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一般的凡夫外道乃至于二乘人,在看生命的时...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原则,都包含着谅解的思想,是处理人际...
接着再看第二点,是约着众生。这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那我们众生凭什么能够受用呢?这就必须说明它的道理了: 约生...
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的一天,曾国藩在日记中记下这样四句话: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
《功过格》里有个公案。有一位固安县的县令叫梅公,你看他的作法很有意思。有一天,有一个宦官,他就送了梅公一个礼...
智者大师这样的一个天台宗的祖师,号称后释迦,临终的时候问他修行的品位,他说自己如果不领众就一定会得六根清净位...在一次法会上,唐肃宗向南阳慧宗国师请示了很多问题,但禅师却不看他一眼,肃宗很生气的说:我是大唐天子,你居然不...
有时我们认为是冤枉的业,是法律不公,或者处理你这件事处理得不正确,这就冤枉了。不过在地狱里没有一件冤枉事,都...
受者识
【法相辞典】
【受者识】 p0726 辩中边论上卷四页云:藏识为缘所生转识,受用主故;名为受者。
上篇:受取蕴 | 下篇:受自性 |
指欲界诸天。计有六重,又称六欲天。即指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俱舍论卷八] ...
四善根位
渐次止观
障法无畏
乃至
闻忌
不放逸
不如理谢戒
三摩耶道
五无量
假名有
恶见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推荐】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心态决定你的状态
三大计划解决婆媳矛盾

「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真实义

人的两大贵相和两大富相

善巧方便救人于水火

【推荐】弥陀经中「一心不乱」与「系念不乱」
虚空眨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