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 集异门论十一卷十三页云:云何受取蕴?答:若受、有漏,随顺诸取;于此诸受,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欲生时生;或贪、或瞋、或痴、或随一一心所随烦恼。是名受取蕴。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结,乃系缚众生使之不能出离生死之烦恼。四结,即四种烦恼,有二说:(一)指欲结、瞋结、痴结、利养结等。据增一阿含...(一)指愿望已满。往生论注卷下(大四○·八三五中):“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中...何故真如名无我性?离二我故。...(术语)十力与四无所畏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术语)六成就之一。经首闻之一字也。...梵语 aniyata-rā?i,巴利语 aniyata-rāsi。又作不定性聚、不定、亦不在邪亦不在正见际。三聚之一。聚为聚类、聚集...【不共声闻戒】 p0330 瑜伽四十一卷五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如薄伽梵于别解脱毗奈耶中,为令声闻少事...(术语)Śrāmaṇerikā,新云室罗摩拏理迦。女性之沙弥也。俱舍光记十四曰:室罗摩拏理迦,唐言勤策女,译名如前...(名数)八大地狱之第八阿鼻地狱,谓之五无间。有五种之无间故也。一、趣果无间,感此狱之罪业,为顺现业或顺生业,...(术语)大衍所立四宗之第二。...恶念者,谓恶之念虑也。恶念为一切恶所由起,修行之人,须息灭恶念也。...佛说盂兰盆经...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财富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资粮。佛教的各种经论中,都有关于财富的论述。 一、佛陀对财富的看法 佛教对钱财的看法...以佛的智慧来看世间,无论是我们的生命或是外在的环境,包括心理、精神、物质、自然等一切现象,全都是因缘所生。而...
这个在佛经里,有一个叫本生经的故事里面记载。在无量劫前,我们的国土里面,有一个地方叫做大香山,有数不清的奇花...
寺院原本就是十方布施所成,三宝所依,本来就是出家师父的依宿处,我们修建寺院,没有师父居住,那么,寺院的意义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位朋友在几年前讲的,我却一直记得: 刚参加工作时,他独自一人在一个陌生的小城,每天下...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法国百货公司的店员,有一天,他在经济萧条的时候被裁员,没有工作了整天喝酒,所以他太...
一、古以写经增福延寿 抄经,古称写经,即书写佛教经典。大乘佛教特别强调受持、读诵及书写经典的功德,如《法华经...
一句「鬼话」,人心惶惶,花草变色 有一天,一个念佛会里来了一位客人,她自称懂得风水、阴阳,又说她能看见鬼。这...
受取蕴
【法相辞典】
【受取蕴】 p0726 大毗婆沙论七十五卷三页云:问:受取蕴云何?答:若受、有漏有取;彼受在过去未来现在,或起欲,或起贪,或起瞋,或起痴,或起怖,或复随起一心所随烦恼;是名受取蕴。此中广释,如前应知。有差别者,谓随起一随烦恼中,缘此受,生诸余遍行,及见所断余非遍行。如受取蕴,如是想行及识取蕴,广说应知。是名取蕴自性我物自体相分本性。
上篇:受蕴相 | 下篇:受者识 |
梵语 chanda 或 rajas。又作乐欲。心所名。意谓希求、欲望。希望所作事业之精神作用。说一切有部指从一切心起之作用...
四结
满愿
真如名无我性
力无所畏
闻成就
不定聚
不共声闻戒
沙弥尼
五无间
假名宗
恶念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佛教的财富观
并没有任何真实不变的东西

我所鸟的故事

寺院由谁管理才是最如法的
那个总担心你吃不好饭的人

是今生重要还是来生重要

抄经的十大功德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