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于每半月一次之说戒日宣读戒本者。通常由一座之长老任说戒师。 p5922...禅宗公案名。为唐末曹洞宗之乾峰禅师答一僧之问,指示一路涅槃门不须远求,即在眼前之公案。又作乾峰一划。有一僧至...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是无始以来,一切有情生命所寄托,在一期无常中,最先来,最后去,并不随生死而消失,故...梵名 Vasumitra。音译婆须蜜多、和须蜜多、筏苏蜜呾罗、伐苏蜜多罗。乃说一切有部之一祖,又作天友。为一、二世纪时...古代印度外道所用六种论。又作六皮陀分。与四韦陀、八论等合称十八大经,即金七十论第二十三章所说之外智。(一)式叉...【假法】 与‘实法’相对而言。由因缘和合而存在者称假法,即有为法;非因缘和合之法为实法,即无为法。唯识学上有...(杂名)人之身上眼耳鼻各二,及口大便小便之九孔,由内流漏,曰九漏,由外通入,曰九入,又名九疮九孔。见行事钞中...(人名)Kapila,外道名。又云迦比罗,迦毗梨,劫毗罗等。译曰黄头,赤色等。数论派之祖。立二十五谛之义。百论疏上...不能以心虑量,亦不能以言语说之五种不思议。即:(一)众生多少不可思议,谓众生永久之增减不断。(二)业果报不可思议...指昼夜六时所修行之忏法。如唐代净土教高僧善导曾作“往生礼赞”之赞文,主张昼夜六时皆须拜佛忏悔。 p1284...梵名 Ajitasena。意译无能胜将。北印度人。据传唐开元年间,于安西(即龟兹)译出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三卷、秽迹金...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
提婆达多灭亡以后,阿阇世王并不因他的灭亡而悲哀,反而在他的八识田中感到这是罪有应得,原来阿阇世王已逐渐有了悔...站在净土宗的角度,基本上是不鼓励大家器官捐赠,因为临终的正念非常重要。你今天不是要求增上生,当然你有善业,来...
口德,就是说话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伤人。 在郑博士咨询的案例中,一些朋友埋怨自己情感不好,财运欠佳、小人太多...
念佛,三岁孩童也能也会;若论究竟有没有功夫,就大有问题了。 若照顾不到法身,自性弥陀,若不知道自心是佛,佛是...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 宽恕,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宽恕的本身,除了减轻对方的痛苦之外,事实上,是在升华...
【原文】 蚕之作茧也,左之右之,上之下之,尽吐腹中所有以成之。方谓常住其中,可安然无恙。岂知所以自经自营者,...很多人以为修学佛法就要过极端艰苦的生活,认为赚钱和学佛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其实,这种想法不切实际,钱财是世间宝...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苦的根本就是贪嗔痴等三毒烦恼,如龙猛菩萨所说:贪嗔痴及彼,...
非定法
【法相辞典】
【非定法】 p0712 品类足论六卷十二页云:非定法云何?谓除五无间业,诸余有漏及无为法。
上篇:非果法 | 下篇:非离法 |
略称五衰。(一)据长阿含卷二游行经、释氏要览卷上等载,犯戒者有五种衰耗,即:(一)求财不遂。(二)若有所得,随即耗...
说戒师
乾峰一路
无没识
世友
六论
假法
九入
迦毗罗
五不可思议
六时忏
阿质达霰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身患恶疮见佛陀,阿阇世王惭悔得救
净界法师:净土宗学人如何对待器官捐赠

【推荐】嘴上不积德,最终是害了自己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弥勒下生也不中用
慧律法师《宽恕别人 升华自我》

作茧自缚的人生
学佛与赚钱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