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 瑜伽二十四卷一页云:复次初夜后夜常勤修习悎寤瑜伽者:云何初夜?云何后夜?云何悎寤瑜伽?云何常勤修习悎寤瑜伽?言初夜者,谓夜四分中,过初一分,是夜初分。言后夜者,谓夜四分中,过后一分,是夜后分。悎寤瑜伽者:谓如说言: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于初夜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净修心已;出住处外,洗濯其足。还入住处,右胁而卧,重累其足。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卧。至夜后分,速疾悎寤,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常勤修习悎寤瑜伽者:谓如有一、世尊弟子、听闻悎寤瑜伽法已;欲乐修学。便依如是悎寤瑜伽,作如是念:我当成办佛所听许悎寤瑜伽,发生乐欲,精进勤劬:超越勇猛势力发起;勇悍刚决,不可制伏;策励其心,无间相续。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不放逸者,依止正勤无贪瞋癡修诸善法,于心防护诸有漏法为体,成满一切世出世福为业,谓由正勤等为先能修一切善法及...悉昙字 (hah)。乃摧魔菩萨之种子。共具四义:(一)一切法本不生之义,(二)因之义,(三)人我之义,(四)法我之义。由...(Satipirita)为斯里兰卡(锡兰)佛教徒日常之最大法会。该法会连续举行七天,主要在祈求丰收等,故亦称七天祈福法...(1247~1314)元代僧。俗姓赵。二十五岁从柏林寺之潭法师受学。住秦州(甘肃)景福寺,宣扬法相教义,声名远播。主...【端身正愿】 p1297 瑜伽三十卷七页云:端身正愿者:云何端身?谓策举身,令其端直。云何正愿?谓令其心离谄离诈,...【能所】 二法对待,其主动的一面称‘能’,被动的一面称‘所’。亦即有为法之造作,主体的一面称能,客体(对象)...梵语 kātaka。又作呵吒迦。全称呵吒迦阿罗娑(梵 kātaka-rasa)。意译金色水或金光汁药。传说为镀金之材料,或指...(植物)陀罗尼集经十一曰:欲除家内一切灾祸,取伽罗树枝,若无此木取石榴枝,寸截涂酥酪蜜,咒之一遍着火中。案此...(383~442)梵名 Kālaya?as。意译作时称。乃刘宋时代之译经家。西域人。博通阿毗昙、律部,尤精禅观。刘宋文帝元...日本真言宗判教所立十住心之第七。即觉知自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之位。指三论宗所立八不中道之境界。不生,即含有不...子题:夺其眷属、夺其智能、夺其顺从、夺其相续、夺其供给、制其恭敬、夺其证正他事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何者三...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尔时三十三天...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
大约400年前,有一位叫莲池的高僧。有一回,他看见有个人拿着撺在竹条上的一串蜈蚣它们正在苦苦挣扎。莲池问,请您...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难忘、难堪的四次教训。曾国藩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给弟弟呢...无著菩萨前往鸡足山,他想面见弥勒菩萨后可以请求学佛窍诀。 于是在此山经过六年的苦行观修弥勒菩萨,结果连吉祥梦...
【迦叶正观法尘。而言观六尘者,以法尘是前五尘落卸影子,故并言之。变坏者:法尘托意识而现,】 意识是贪法尘、执...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一位长者子,家中富有,名位颇高。许多有地位的朋友,都和他结交为友。在他...
原文: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犹如大海,尽世间所有江河溪涧之水,莫不趣入其中。然一至其中,则同得海名,同成...
五戒的第一条不杀生,对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太有意义了。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杀业,就是认为人是万物之灵...
问: 我以前颠倒生活规律,导致自己得了前列腺结石,按佛法说到底是前世因还是今世因,导致的果报呢?念咒能治疗吗...
初夜后夜常勤修习悎寤瑜伽
【法相辞典】
【初夜后夜常勤修习悎寤瑜伽】 p0685 瑜伽二十一卷七页云:云何初夜后夜常勤修习悎寤瑜伽?谓彼如是食知量已;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二种威仪,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于初夜分,经行宴坐二种威仪,从顺障法,净修其心。过此分已;出住处外,洗濯其足。右胁而卧,重累其足。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于夜后分,速疾悎寤。经行宴坐二种威仪,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如是名为初夜后夜常勤修习悎寤瑜伽。
上篇:初静虑等中不说念正知舍 | 下篇:初静虑至无所有处各有三种 |
(杂语)于论疏中,指所依所释之经曰本经。...
不放逸
郝
萨帝毕利多法会
英辩
端身正愿
能所
诃宅迦
伽罗树
畺良耶舍
觉心不生心
夺三十五事
【大藏经】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吉祥经

莲池大师和蜈蚣

平生四辱成就曾国藩
弥勒菩萨与一具腐烂的狗尸

爱上自己的影子
良友目犍连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

不杀生,不教他杀,不见杀随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