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五人说经之一。佛菩萨罗汉等示现种种之形,而说法者。如观音示现三十三身说法是也。见三藏法数二十。...识梵语婆哩惹儞,心之异名,了别之义也。心对于境而了别名为识,唯识论曰:识谓了别。又曰:识以了境为自性。大乘义...比丘为梵语 bhiksu 之音译。大智度论卷三载,比丘之义有五种,其中破恶(破烦恼)、怖魔、乞士,称为比丘三义。即:...(术语)又云突膝吉栗多,突瑟ㄦ理多Duṣkṛta,独柯多(巴)Dukkaṭa。戒律之罪名也。四分律分之为身口二业,而译...【不念作意】 p0327 瑜伽三十一卷十一页云:初修业者始修业时,最初,全不于所缘境系缚其心,或于不净,或复余处。...(术语)引证文为一连之文,则虽非证该处之文,亦引列之,谓之同文故来,俱舍光记十五曰:正取六境,不受色贪,同文...【真实究竟解脱之方便】 p0920 瑜伽八十五卷四页云:云何方便?谓于诸行中,依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修无常想...(杂名)记众生善恶业之冥官帐簿也。...内六根入 一眼入 二耳入 三鼻入 四舌入 五身入 六意入 外六尘入 一色入 二声入 三香入 四味入 五触入 ...指证果之身。以佛之法身无有生灭,故称无生身。观经疏玄义分(大三七·二四六上):“定散等回向,速证无生身。”无...(术语)破安居也,不守安居禁足之制,出法界而外游也。行事钞上之四曰:准此结成者,从初去日即须劝觅安身处,若未...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
生存在这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无论你是什么宗教信仰,你都应该要尽责、知足、感恩、惜福。 一、尽责 你的本分是什么...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或许诸位老师、同学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学校请了一位和尚来讲学思历程,而不是讲念经、超度,或是鬼神世界的事?我个...
《阿含经》讲三个法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佛陀讲三贴药。 第一个观察因缘是无常的。你说你今生福报很...
我家附近有个凤凰山,凤凰山上有个凤凰古寺,山下有一些菜园和草莓园,是我们周末常去的地方。元旦放假去凤凰山玩,...
问: 弟子看有些书上说,人死后因为业力的牵引仍然会在六道中轮回,在进入中阴境时,中阴身会看到不同颜色的光,那...
改悔孝亲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区思治,四十岁时仍未有儿子。为了求子以延续宗脉,他往庙堂祷求神明...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
见清净十相
【法相辞典】
【见清净十相】 p0642 瑜伽七十四卷十六页云:云何见清净十相?一、不计度我能行施,施为我所行,而惠施。二、不将己校量于他,谓我是胜,是等,是劣,而行惠施。三、不观他当有反报而行惠施。四、不观察当来有胜殊妙富乐,而行惠施。五、不观施全无有果,而行惠施。六、不观施不相似果,而行惠施。七、不观施有颠倒果,而行惠施。八、不观杀害为伴侣善而行惠施。九、不观奇变吉祥之相,而行惠施。十、不为世间声誉称赞,而行惠施。
上篇:见道位无退 | 下篇:见死生智通 |
梵语 ksana。指极短之时间。即现今二十四小时中之六百四十八万分之一,相当于七十五分之一秒。据仁王护国般若经卷上...
化人说
识
比丘三义
突吉罗
不念作意
同文故来
真实究竟解脱之方便
业簿
十二入
无生身
破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尽责、知足、感恩、惜福
慧律法师《知足则幸福常存》
圣严法师的学思历程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两个指标

你是你的佛

中阴身应跟哪种颜色的光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