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足论二卷十四页云:舌处云何?谓舌,是味已正当能尝,及彼同分。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即由于修道之体验或对教法之理解,而将心安住于一处,并达到安定不动之境界。 据续高僧传卷十六菩提达磨传载,凝住...【有对色非实有】 p0553 成唯识论一卷十二页云:彼有对色,定非实有。能成极微,非实有故。谓诸极微,若有质碍...(杂语)明者,天空始呈白色之时也。待此明相现,得食朝粥。是律制也。释氏要览曰:四分律云:明相出,始得食粥,余...指主行事务者。禅院职事之别称。禅苑清规初以监寺、维那、典座、直岁等四职为主事,以后之清规加都寺、副寺,称为六...即同体大悲观。菩萨观察众生,与我同体,我即众生,众生即我,我与众生苦乐相共,故视生如己,广作佛事,不分亲疏,...全一卷。日人赖觉摘抄圆珍所著之行历记而成。内容记述圆珍于大中五年至贞观元年(851~859),来唐、返日期间之旅行...【二种于断所证】 p0033 瑜伽六十八卷五页云:复次略有二种于断作证。一、于种子伏断作证,二、于种子永断作证...(名数)在佛曰三达。在罗汉曰三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证明,证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见道十六心】 p0642 俱舍论二十三卷九页颂云:世第一无间,卽缘欲界苦,生无漏法忍。忍次生法智。次缘余界苦...尼拘律,梵语 nyagrodha,巴利语 nigrodha,意译为无节、纵广、多根。又称尼拘陀树、尼拘屡陀树、尼拘尼陀树、尼拘...(术语)有恶子不如无子也。无量寿经下曰:父母教诲,瞋目怒应,言令不和,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把这个念头抓紧,就能对治杂念。这是念佛的好处。念一句阿弥陀...我们看真实的人乘,开始是五戒。这当中有两段:第一段正示戒相,第二段忏悔方法。正示戒相当中分成五段:一、不杀生...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个是一体的── 一句佛号,信愿具足。关于这句话,我们再说明...
红枣、桂圆、花生、红豆、红糖、白果、枸杞子都是人们常吃的补血、补肾的食品,将它们互相搭配,就成了很好的补血食...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
过去,有一位贫穷的人起了一个念头:我应当到天神庙去祭拜天神,祈求上天赐我财宝。于是,他告诉弟弟:你要勤劳地耕...种福,就是让自己和别人都健康快乐,尤其是家人之间最需要种福,却也最容易被忽略。 根据报导,台湾人最常生气的对...
法可以让你成就一种资粮力,但是这个资粮力到底是往哪一个方向去,就看你怎么发心。以下,蕅益大师提出了五种发心,...
舌处
【法相辞典】
【舌处】 p0633
上篇:舌界 | 下篇:舌识 |
(衣服)Uttarāsaṅga,又作嗢多罗僧,优多罗僧,郁多罗僧伽,嗢怛罗僧伽等。袈裟名。三衣之一。译曰上衣。玄应音...
安心
有对色非实有
明相
主事
悲观
行历抄
二种于断所证
三明
见道十六心
尼拘律树
不如无子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胎儿没成人形之前堕胎算犯杀戒吗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红枣最补血的吃法

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是用对方法

求神应先求己
圣严法师《家和万事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