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十九卷十二页云:谓如有一、已入有学位,未离欲界欲;依初静虑,熏除欲界诸恶寻思。依第二静虑,内等清净,心一趣性,初静虑地所有分别,无余永离;无复分别。依第三静虑,超过第二静虑地诸喜碍着。依第四静虑,超过第三静虑地诸乐碍着。依无色定,超过一切所有色想。如是渐次因依诸定,乃至有顶,若定若生;蠲除四轭。何等为四?一、蠲除染污寻思轭,二、蠲除不染污寻思轭,三、蠲除喜乐系缚轭,四、蠲除一切色想轭。由此因缘,于诸下地,不复往生。当知异生,虽到有顶,若定若生;犹为四轭所系缚故;于诸下地,还复往生。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六师外道。于日本玄睿之三论大义钞卷一中,载有“二三邪徒”一语,系指六师外道而言。六师即:富兰那迦叶(梵 Pū...(术语)妄心前现之六尘境也。楞严经一曰: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术语)小乘二类之一。声闻缘觉二种之小乘,单迷执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者。谓为愚法小乘。一旦虽取小果。然解...又作八种人起塔。谓如来、菩萨、缘觉、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转轮王等八种人灭后,必当为之立塔供养,故...(一)梵语 ?ramana。沙门之古译。(参阅“沙门”2972) (二)即坐禅之意。 p4108...【三种大罪差别】 p0202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十七页云:问:此说破僧虚诳语为最大罪。余处复说意业为最大罪。余处...指禅林中从事买卖之僧侣。又称堕落僧。后转指阿谀他人、唯念名闻、利养,而无道心之僧。 p6184...(经名)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说五天使并地狱之苦状。泥犁者地狱之梵语。...子题:白木条国、贡职图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四分,边方比丘曲开五事:一、持律五人受大戒。以僧少故,三年方集...菩提树。菩提华译即是觉。世尊在毕波罗树下成菩提,故称其树为菩提树。...(地名)Mahāvana,林名。译曰大林。翻梵语九曰:摩诃槃,应云摩诃槃那,亦云摩诃婆那。译曰:摩诃者大,槃那者林...(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侄(zhi)他(ta) 頞(e)兰(lan)帝(di) 頞(e)蓝(lan)谜(mi) 室(shi...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
为了尽快成佛,有好几个月,一休和尚独自一人在禅堂打坐,默然不语,对发生在身边的任何人和事都毫无兴趣。他的师父...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制定的?而且大小乘经典都赞叹戒律的功德?你要修行佛道,一定...《心经》上的第一个字就叫你观,观就是思惟,思惟就是你想,你一天想什么?经过你的想,经过你的思惟,经过你的理解...问: 请问法师,运动员学佛吃素体力跟不上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这个观点完全是一种妄念的产物。怎么能说吃素体力...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烦恼和忧愁。当不顺心的事时常萦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该...
只要我们以一颗善心来对待别人,就能与人结下善缘,从而才能有好的人缘。如此,则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
为什么要受苦?我们招感来的。为什么招感苦?因为没有智慧,认不清这个事是真事、是假事,是好事、是坏事。你当着是...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受果报,时时处处又不断在种因、在结缘。因缘改变了,果报也会转变。佛法讲的因果律是活泼泼的,和...
因依诸定蠲除四轭
【法相辞典】
【因依诸定蠲除四轭】 p0595
上篇:因摄果摄自利利他 | 下篇:因果相续缘起正理 |
(天名)九曜之一。位于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南方。梵名阿伽罗伽。肉色左手持独股戟,右攫服。坐于筵。...
二三
前尘
愚法
八种塔
息心
三种大罪差别
卖僧
铁城泥犁经
边方开五事
觉树
摩诃槃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咒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大藏经】晚课(暮时课诵)

心安处便是吾乡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梦参老和尚:心经上的第一个字
运动员学佛吃素体力跟不上怎么办
随缘自适,烦恼即逝

以牙还牙的报复,只会结下更大仇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