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释六卷七页云:了知假有实无所得决定行智,方便果相,名如实智。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凡十卷。隋代天台智顗述,法慎记,其后灌顶再加编整。略称禅波罗蜜。又作渐次止观、次第禅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譬喻)戒律洁白,庄严人身,譬如珠玉。法华经曰:精进修静戒,犹如护明珠。唐代宗文曰:戒珠在握,明镜入怀。梵网...指修善根以制伏烦恼,使心调和之三种修行阶位。可分小乘之五停心、别相念住、总相念住和大乘之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自内所证】 p0599 瑜伽八十五卷五页云:云何自内所证?当知有四种相。若于有学解脱转时;由二种相,内慧触证...【五种贪】 p0256 瑜伽二十六卷二十一页云:贪有五种。一、于内身欲欲欲贪。二、于外身淫欲淫贪。三、境欲境贪。四...(一)佛之通号。断一切之恶,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应供,梵语 arhat,音译阿罗诃,通于三乘。故为与声闻、缘觉...即东大寺、兴福寺、元兴寺、大安寺、药师寺、西大寺、法隆寺、新药师寺、本元兴寺、招提寺、西寺、四天王寺、崇福寺...【变化喻】 p1465 世亲释五卷六页云:于此复疑:若有情义,实无所有;云何证真诸菩萨等,作彼利乐觉慧为先,彼彼趣...【结】 p1174 瑜伽八卷六页云:能和合苦,故名为结。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于顺苦受所有六处,有瞋恚故;名...指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华严宗本立四种法界,为与能观之智对应,故别立三重法界,即:(一)理法界,即统摄万物形成之...(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摧三世害毒之降三世明王深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我们看下面的九跟十,讲到果地的功德。 九、安忍内外诸障;十、不于似道,而生法爱,是为要意。 安忍,忍辱。我们前...所谓「欲乐」,是因外界刺激而得到短暂的快乐感受。然而,欲乐也有层次之分,例如,人间的欲乐和天上的欲乐不一样;...有一个极其贫穷的人,他住的是破草屋,穿的是破衣服,冬不防寒,夏不遮羞,以乞讨为生,日子过得很艰苦。 但这个穷...
有些做弘法利生、劝进行者工作的人,他常有个观念:一天到晚这么忙,都耽误我自己念佛修行了。如果你能建立起自他不...
《楞严经》的法门,就是一个转,转因缘之法而回到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个转字是很重要。你看我们大乘佛法,有人说修学...传统西医认为:精液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核酸、葡萄糖、水,还包含包含了aboutonia、抗坏血酸(维他命c)、钙、氯、胆...
肾水不足的人,火气就容易上炎,心里烦躁,脾气通常都比较大。但是发完火之后会感到非常疲劳,甚至比绕着操场跑完5...
说来我已经素食十年了。曾为了吃饭的问题头痛不已。我前后经历了四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素食的情况都让我体会到了不同...
如实智
【法相辞典】
【如实智】 p0575
上篇:如众会 | 下篇:如理师 |
(术语)游行处处而教化也。地藏经曰:游化六道,拔苦与乐。法华玄义一曰:不动寂场,游化鹿苑。...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戒珠
三贤
自内所证
五种贪
大应供
日本十五大寺
变化喻
结
三重法界
金刚顶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法门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顺境时用精进法,逆境时用忍辱法
圣严法师: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
贫穷人知因果

法布施以劝修净土为最胜

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
彭鑫博士:认为SY无害于健康的误区

肾水不足的人,脾气通常都比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