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三十卷五页云:有边等四,亦不记者;以同常等皆有失故。宁知此四义同常等?以有外道,名嗢底迦;先问世间有边等四,复设方便矫问世尊:为诸世间皆由圣道能得出离?为一分耶?尊者阿难因告彼曰:汝以此事已问世尊;今复何缘改名重问。故知后四,义与前同。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金刚般若经取着不坏假名论云二利: 一、自利 谓于如来所说经典,自能受持读诵,听闻思维,如理修行,成就胜果...亦名:别行法 子题:白事法、受法法、报恩法、法事会坐 行事钞·师资相摄篇:“明别行法三种:一、 白事 离过者。律...二种之烦恼。(一)根本烦恼与随烦恼。据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载:(一)根本烦恼,即无明惑。此根本无明之惑,能出生一切...(1880~1952)福建南安人,俗姓王。号海妙。年十七,礼喜敏和尚出家。二十二岁,从厦门南普陀喜参和尚受具足戒。自...(Kujurakara)又作邱就却。月氏族五部翎侯中之贵霜翎侯。后攻灭其余四翎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王。侵安息,取高附...(人名)唐睦州乌龙山净土道场之少康,俗姓周氏。七岁出家。十五岁往越州嘉祥寺受戒。五夏后,往上元龙兴寺学经论。...【四种言说】 p0427 瑜伽二卷十九页云:云何四种言说?谓依见、闻、觉、知所有言说。依见言说者,谓依眼故,现见外...(仪式)禅林之语。与通常所言下火同,别曰秉炬者,因秉炬语长,下火语短,下火一人行之,秉炬数人行之。行荼毗式时...(人名)Gautama Saṇghadeva,瞿昙姓。僧伽提婆名。译曰众天。罽宾国人,与慧远竺佛念等共译诸论。见历代三宝记七...(一)止善与行善。(一)止善,乃避作恶,远离犯罪之善。(二)行善,为修善根,积极行业之善。[菩萨戒经义疏卷上、法界...即指五念门。五念门者,乃净土论所说,念阿弥陀佛五种之门。门,为入出之义,以前四念为入于安乐净土之门所得之功德...佛说出家功德经...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
齐庄公的时候,有个勇士名叫宾卑聚。 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壮士,身材魁梧,头戴白色绢帽,外穿耀眼的红色麻布盛装...在佛陀住世的那个时代,舍卫大城中有一位贱民,名叫尼提,因为种姓卑贱,只能为人做除粪的工作以养活自己。 这一天...
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乞食于人的一种行仪,也是比丘清净自活的一种修行方式。乞食...
记得一位禅师曾经说过,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 。 当科技时代各种新鲜的事物犹如汹涌浪潮,席卷现代生活的时候,我...
我是一九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续三年都闹饥荒,以后也都吃不饱,有得吃但是吃不饱。一直...佛说:死亡的律法是无人能幸免的,包括我。而这个世间也不会存在着永恒不变的事实。 其实,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已经...
调心,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古德云:君子慎所习。 良习,引人迁善远罪,迈向光明; 恶习,令人沉迷不觉,堕入暗冥。 一...
在商朝,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商纣王有一天,有一个诸侯供养他一双象牙做的筷子。这双筷子纣王非常欢喜,心中就...
世间有边等亦不应记
【法相辞典】
【世间有边等亦不应记】 p0517
上篇:世俗正见及世俗正智 | 下篇:世间衰盛及出世衰盛 |
(术语)大日经疏十、有曰:除一切恶趣特懵。...
二利
依止三种别行法
二烦恼
转逢
丘就却
少康
四种言说
秉炬
瞿昙僧伽提婆
二善
入出功德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人争一口气
除粪人尼提

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

淡定与慈忍

界诠法师的出家因缘
心律法师:谁都逃不开死亡

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