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二卷十九页云:云何四种言说?谓依见、闻、觉、知所有言说。依见言说者,谓依眼故,现见外色,由此因缘为他宣说,是名依见言说。依闻言说者,谓从他闻,由此因缘为他宣说,是名依闻言说。依觉言说者,谓不见不闻,但自思惟、称量、观察,由此因缘为他宣说,是名依觉言说。依知言说者,谓各别于内所受、所证、所触、所得,由此因缘为他宣说,是名依知言说。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凡六册。弘一撰。新文丰出版。为蔡念生所编辑之弘一大师著述集。二十五开本。内含药师经析疑、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术语)密教之祭坛也,又护摩坛也,又曼荼罗之道场也,又灌顶坛也。...(杂名)Bharadvāja,又曰颇罗吒。婆罗门六姓之一姓也。本行集经四十曰:颇罗吒,隋云重瞳。法华文句三曰:颇罗堕...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北方毗沙门天之上方。青龙轨称之为成就持明仙。此仙身遍火焰,故称火聚仙。其形像为...梵语 ajapadaka-danda。略称镊。比丘十八物之一。拔取鼻毛或刺等用之。梵网经卷下(大二四·一○○八上):“若佛子...【非缘起法】 p0714 品类足论六卷九页云:非缘起法云何?谓无为法。...(1647~1729)清代广东潮州人。越南临济宗开祖。十九岁出家,后随商贾至越南弘传临济禅法。初抵越南时,居归宁县(...识者,谓六识身眼识乃至意识眼识者,谓依眼缘色了别为性。耳识者,谓依耳缘声了别为性。鼻识者,谓依鼻缘香了别为性...(术语)四陀罗尼之一,又名闻陀罗尼。法者教法也。闻佛之教法受持而不忘也。...(杂语)五眼中就菩萨所得而除佛眼,谓之四眼。因菩萨未得佛眼也。仁王经上曰:四眼五通。同天台疏曰:四眼者叹眼,...渐,指历经多种阶段,渐次而上;顿,指立即、马上。谓修行证悟虽有渐次、顿即之差异,然顿悟之情形系因多生之薰习而...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某个小乡村里,有位妇人生了一个白白胖胖、十分可爱的男婴,但是男婴到了周岁时仍不会爬行,他的父母著急地四处求医...
打七以来有不少人递了一些条子,提了一些问题,也谈了一些体会。总的来讲,在念佛那边,比较注重事相,事相方面有障...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的是自我忏悔的方式,如忏摩;有的是经大众附议通过者,如布萨...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东西往往最重要。水和空气是平凡的,但它们对我们的生命须臾不可缺少;青草和绿叶是平凡的,可只...小净土文为宋朝慈云忏主遵式法师所作。遵式法师字知白,俗家姓叶,浙江宁海人,母亲王氏,乞观音而生,从小就随母持...对于刚开始学佛的青年来说,怎么在家学佛,有个什么样的进阶过程和要求?是常常苦恼的问题。为此,本期《学佛问答》...
昔日,佛陀与五百位比丘于迦毗罗国的闇婆梨果园弘法度众。当时,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在结夏安居后,率领另外五百位比...一个学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远离种种障碍,在现实的生活中有大成就,一定不能忽视忏悔这一殊胜法门。本文正是想...
四种言说
【法相辞典】
【四种言说】 p0427
上篇:四种语失 | 下篇:四种鼻舌 |
【净障作意】 p1002 瑜伽十一卷十七页云:净障作意者:谓由此故;弃舍诸漏,永害粗重。...
弘一大师法集
密坛
颇罗堕
火聚仙
镊子
非缘起法
寿尊
识
法陀罗尼
四眼
唯渐无顿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小男孩的愿望

人法圆融才能够行于中道

佛教道场二十种法会法事
平凡决非浅陋
会性法师《小净土文略说》
在家学佛的七个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