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论七卷八页云:云何出离差别?此有三种。谓声闻乘,独觉乘,大乘,补特伽罗差别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法毗奈耶及大师教差别】 p0766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一卷十四页云:如契经说:此是法,此是毗奈耶,此是大师教...全一卷。又称高王白衣观音经。略称高王经。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此经为东魏天平年间(534~537),孙敬德所感得之...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具四一切,名为遍行,谓遍于善恶无记三性,遍于三界九地,遍于有漏...(475~555)梵名 Sthiramati。音译作悉耻罗末底。南印度罗罗国(伐腊毗国)人。为佛陀入灭后一千一百年左右,南印...【非缠法】 p0712 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非缠法云何?谓若法,非烦恼。...据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供养亲近无量品举出,菩萨于听法时,应作五种想念,即:(一)宝想,即当念正法尊贵,希有难得。...(术语)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之第七,以文殊为中尊,安二十五尊。...(术语)三聚之一。正定聚也。三乘之行人,各修其因,正得其果之位也。又名不退位。无量寿经上曰:国中人天,不住定...(术语)谓一切之妄念也。妄念为禅定之病魔。圆觉经,闻佛说我,人,众生,寿命四相之过曰: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说】 p1284 瑜伽十三卷二十页云:云何说。谓四种言说。一、见言说,二、闻言说,三、觉言说,四、知言说。...【非有想非无想有情】 p0719 瑜伽八十三卷四页云:非有想非无想有情者:谓非想非非想处所有生天。...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楞严咒注音版...
善导大师(西元613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临淄人(今山东淄博市)生于隋大业九年,少年出家,看见西方图...1,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 2,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下的两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问: 四十二章经里面有佛说二十难,其中之一是富贵学道难,佛本身是大富贵者,他的弟子中也有好多出身王族,佛为什...学佛的目的总结起来有三种: 一是追求今生的福报。 健康、幸福、长寿是一般人的人生理想,这可以通过调食、调睡、调...
读《楞严经》,持《楞严咒》,功德很大,因为《楞严经》是讲除妄识归真心。我们众生都是妄识。在日常生活中,由种种...
唯识学把造业的过程,依据初、中、后来说明业力的轻重: 一、造业前: 造业前的意乐很重要,意乐即是动机。有些人造...
各位有缘,阿弥陀佛,在净土法门中,有一种特别的修法,大精进、大勇猛、大行持,不是一般人能够用功的,叫昼夜经行...心善 善良是养生的一大营养素。一个人行善事,能经常帮助弱者,使他人摆脱困境,心中必会涌起欣慰之感。一个人坚信...
出离差别有三种
【法相辞典】
【出离差别有三种】 p0483
上篇:出世间正见果相 | 下篇:出家在家均有圣种 |
【非已灭法】 p0713 品类足论六卷九页云:非已灭法云何?谓未来现在及无为法。...
法毗奈耶及大师教差别
高王观世音经
遍行
安慧
非缠法
菩萨听法五种想
文殊院
定聚
禅病
说
非有想非无想有情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善导大师弘法的二则传奇故事
很有道理的60句
佛为何说「富贵学道难」
学佛的三种目的

读楞严经、持楞严咒的功德

未生恶业令不生,这是最高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