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八十二卷十四页云:佛说有四补特伽罗,能生梵福。云何为四?谓有一类补特伽罗,于未曾立窣堵波处,为佛舍利,起窣堵波。是名第一补特伽罗能生梵福。复有一类补特伽罗,于未曾立僧伽蓝处,为佛弟子起僧伽蓝。是名第二补特伽罗能生梵福。复有一类补特伽罗,佛弟子众,既破坏已;还令和合。是名第三补特伽罗能生梵福。复有一类补特伽罗,修四梵住。是名第四补特伽罗能生梵福。如彼广说。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声闻】 p1392 瑜伽八十二卷十六页云:从他听闻正法音声,又能令他闻正法声;故曰声闻。...亦名:导俗化方篇 子题:导俗、化方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导俗化方篇第二十四。(一、叙来意)(一、道俗相济彰益...(一)如,契合之义;实,真实之义。谓真实之教法,契合于真实之道理者,称为如实。例如如实修行、如实行者等。与“如...(杂名)俗人之别称。以天竺之波罗门及俗人,多服鲜白之衣故也。以是称沙门,谓之缁衣,或染衣。西域记二曰:衣裳服...(名数)恃己高举之烦恼,有九种:一我胜慢类、二我等慢类、三我劣慢类、四有胜我慢类、五有等我慢类、六有劣我慢类...(地名)Dānavana,园名。译曰施林。翻梵语九曰:增一第十檀那槃那(檀那槃那疑檀槃那之误),应云檀那槃那,译曰...梵语 auddhatya,巴利语 uddhacca。心所名。指心浮动不安之精神作用,为“惛沈”之对称。俱舍宗以此心所属大烦恼地...【遍满境有四种】 p1242 显扬十六卷十四页云:此中遍满境、复有四种。一、有分别影像,二、无分别影像,三、事边际...(人名)贤愚经十一译曰斑足,智度论四作劫磨沙波陀,译曰鹿足,杀害普明王之恶王名也。Kalmaṣapāda。...又名世间,即有情众生所住的国土。佛经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世,东西南北上下为界,由此可见有情众生所居住的国土,不但...禅林用语。形容超越一般常识见解之境界。盖以常识之立场而言,应是“水流桥不流”;今则藉“桥流水不流”之转语形容...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阿弥陀佛因地发心修道,启建大愿的过程,在诸多净宗经典,尤其在《无量寿经》中多有记载,经云: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问: 师父,可不可以同时干好多事并学习呢? 慧广法师答: 生命很短暂,不要什么都想做。如果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问: 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 成刚法师答: 这个附在人体的,《楞严经》说,天魔就是指欲界第六天魔王...佛学与学佛 很多人都以为佛学很不容易懂,因为专门性的名词太多、经典太多、论书太多、教理思想的派别也太多,初进...职场中有一种心态是令人尊敬的,那就是实习生的心态。实习生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和好奇,他们不会迟到早退,他们争抢着...
顿、渐、不定三种教法,是智者大师根据众生根机而提出的三大概念,秘密教则是统含三种教法的特殊方式。根据智者大师...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问曰...一个修行人的出离心和对世间的贪恋心,两者是此长彼消的关系。如果对于佛道有很强的好乐,对世间的贪恋之心自然就会...
四种补特伽罗能生梵福
【法相辞典】
【四种补特伽罗能生梵福】 p0468
上篇:四种补特伽罗建立因缘 | 下篇:四种修瑜伽者瑜伽所作 |
(术语)法相宗之说。受戒之时,以第六识思心所隆盛之势力,于第八识熏其种子,此思心所之种子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故...
声闻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第二十四
如实
白衣
九慢
檀槃那
掉举
遍满境有四种
迦摩沙波陀
世界
桥流水不流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之因缘
可不可以同时干好多事并学习呢
造了什么业才会堕落成附体的大仙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成功需要永不倦怠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