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七卷四页云:有义,悔眠不能缘上。行相麁近,极昧略故。有义,此二亦缘上境。有邪见者,悔修定故。梦能普缘所更事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有所对】 p0541 瑜伽六十二卷十页云:若法,所治若有;生已无灭。所治若无;灭已有生。彼法名有所对。...【五损减】 p0257 集异门论十三卷二页云:五损减者:云何为五?一者、亲属损减。二者、财富损减。三者、无病损减。...(菩萨)慈氏菩萨即弥勒菩萨也。往生要集上末曰:今案之,从释尊入灭至慈尊出世隔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岁。观经散善义...【二种不乱记】 p0031 瑜伽八十八卷十页云:复次于内法中,略有二种具聪明者。若有净信,或诸外道,来请问时,...(譬喻)又作慧筏。拨同筏。智慧为到彼岸之船筏,故曰慧拨。性灵集六曰:舍慧拨于彼岸。...唐代元和年间(806~820),隐峰禅师欲登五台山,途中遇官军与贼兵交战,师为除彼等之苦患,乃掷锡空中,飞身而过,...【一切门苦中有四苦】 p0015 瑜伽四十四卷十二页云:一切门苦中,复有四苦。一、那落迦苦,二、傍生苦,三、鬼...子题:毗尼法、令正法久住 含注戒本·皈敬偈:“今演毗尼法,令正法久住。”(含注戒本卷上·一·三) 戒本疏·释皈...(术语)魔道之忍行也。如为他畏而修忍辱。止观八曰:久远劫来为魔所使,(中略)行于魔忍,为畏他故。...(仪式)单曰呗。又曰婆陟,婆师。梵音之歌咏也。引声咏偈颂,是为赞叹三宝之功德,故曰呗赞。佛在世有最巧于呗道者...(一)禅定之法门。指根本四禅、十六特胜、通明、九想、八背舍、大不净、慈心、因缘、念佛、神通等十门。 (二)属三学...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楞严咒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就是报,因缘果报就都生起来了。所以我们要息灭烦恼,精修戒行...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的珍贵,因为修行是每个人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对我们三宝弟子来说,一切的因...
吉祥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不鲜见:如书信里、贺年片上,馈赠的礼物上、贺辞里等。无论带有吉祥二字的东西被送往何...我们中国是一个有拜神、拜祖先传统的一个民族,所以拜神变成我们传统的风俗习惯。你要是问他,拜神在拜什么?他不知...问: 师父,我的身体不好,有人劝我去拜药师佛,说这样可以让我身体健康,我天天祈求药师佛,身体还是没有起效,师...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 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 供养地藏...
原文: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帘(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则心便沉潜不浮动,亦不生...
我们日常生活的空观跟假观,都是培养第二念。第一念落入相状、因缘,正常。生死凡夫谁没有个感情呢?因此第一念不怪...
四不定下上相缘
【法相辞典】
【四不定下上相缘】 p0459
上篇:四不定下上相起 | 下篇:四不定三界分别 |
(术语)修护摩时劝请之火天也。大日经二曰:思惟火光尊。...
有所对
五损减
慈尊
二种不乱记
慧拨
隐峰飞锡
一切门苦中有四苦
今演毗尼法令正法久住
魔忍
呗匿
禅门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我们的仇敌是贪嗔痴三毒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都非常珍贵

佛经中的「吉祥」含义
慧律法师:拜佛与拜神有什么差别?
天天求药师佛,为何身体还是没有起效

开发超级记忆力的窍决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