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三十四卷十五页云:复由四行,于苦谛相,正觉了已;次复观察如是苦谛,何因何集何起何缘。由断彼故;苦亦随断。如是即以集谛四行了集谛相。谓了知爱,能引苦故;说名为因。既引苦已;复能招集,令其生故;说名为集。既生苦已;令彼起故;说名为起。复于当来诸苦种子,能摄受故;次第招引诸苦集故;说名为缘。复有差别。谓了知爱,是取因故;复能招集即以其取为因有故;复能生起有为上首当来生故;又能引发以生为缘老病死等诸苦法故;随其所应,当知说名因集起缘。复有差别。谓正了知烦恼随眠,附属所依爱随眠等,是当来世后有生因。又正了知彼所生缠,随其所应。是集起缘。谓后有爱能招引故;即是其集。此后有爱,复能发起喜贪俱行爱。此喜贪俱行爱,复与多种彼彼喜爱为缘。如是依止爱随眠等,及三种缠,能生后有,及能发起诸爱差别;是故说名因集起缘。如是行者,由四种行,了集谛相。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杂语)古人经历之事实踪迹也。四教仪集注上曰:垂化事迹。...梵语 ?rotrendriya,巴利语 sotindriya。音译戍缕多因姓唎焰。乃六根之一,十二处之一,十八界之一,二十二根之一。...谓世尊说。若圣弟子。于此内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彼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十五智德与十五断德。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梵行品(大一二·四八一中):“譬如月光从初一日至十五日,形色光明渐渐...(术语)忏悔有事理之二种。观法之无性,而亡罪福之相,以破理障,为理忏。身口意所作,一一依于法度,对于尊像披陈...【审察】 p1339 瑜伽八十三卷十页云:审察者:谓能定取尽其所有,如其所有,先后渐次,倍增广故。...【九十八随眠中缘有漏缘无漏分别】 p0098 俱舍论十九卷十三页云:九十八随眠中,几缘有漏?几缘无漏?颂曰:见灭道...亦名:了论羯磨五种 子题:所作业、相貌羯磨、单白羯磨、白、羯磨、白问和、中间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时量、...江苏泰县人。曾任东南、东北各大学教授。尝从欧阳渐研究唯识学。治学严谨,曾撰“见相别种辨”一篇,引起民初二十年...Fazang 唐代僧人。华严宗实际创宗者,宗内称为三祖。本康居国人,其祖父侨居长安,以康为姓。17岁入太白山求法...梵名 Nandike?vara。欢喜自在之义。全名大圣欢喜自在天(梵 Mahārya-nandike?vara)。又作欢喜自在天、难提自在天...晚课蒙山施食仪...优婆塞戒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
念准提咒这些大概法师们都给你们讲过的,我重复一道,提醒你们注意。心里念,不要做形式,不要太管外表了!心不诚恳...在佛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位土财主,虽然非常富有,但是内心却十分空虚,总觉得家里还少了什么似的。 有一...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我们从前面知道,我们这个身...
苦谛 即三界六道之苦报。此苦报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处,即有情世间、器世间。苦以逼迫为义。《华严经》云:苦圣谛,...
问曰:若有十方无量诸佛及诸菩萨,今此众生多堕三恶道中,何以不来? 答曰:众生罪重故,诸佛菩萨虽来不见。又法身...依止善知识乃修行之必须,但行者不能盲目随便依止。若错误地依止了毫无修行证量的邪师,反而堕落更快。末法时代邪师...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共同探讨的话题。人类的生命的韵律只是反复弹奏着从...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不真诚,虚伪。虚伪是凡夫众生都具有的。所以修行一定要有真实心。 《观经...
四行了集谛相
【法相辞典】
【四行了集谛相】 p0457
上篇:四智心品种子 | 下篇:四行了灭谛相 |
行事钞·头陀行仪篇:“僧祇,阿兰若比丘,不得轻聚落比丘;应赞言,汝聚落中住,说法教化,为法作护,覆荫我等。其...
事迹
耳根
念觉支
十五智断
理忏
审察
九十八随眠中缘有漏缘无漏分别
羯磨五种
景昌极
法藏(643~712)
欢喜天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推荐】持诵准提咒的九品成就
富在福慧之中

大小乘经典对提婆达多的描述为何不一样

略说四谛--苦集灭道

众生堕三恶道中,佛菩萨为何不来救拔
当今邪师的十九种典型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