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三十四卷十六页云:于集谛相正觉了已;复正觉了,如是集谛无余息灭,故名为灭。一切苦谛无余寂静,故名为静。即此灭静,是第一故,是最胜故,是无上故;说名为妙。是常住故,永出离故;说名为离。如是行者,由四种行,了灭谛相。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梵名 Mahābhiseka-mantra。凡十二卷。全称大灌顶神咒经。又作大灌顶经。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六无为乃唯识宗对无为法之分类,即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灭尽定、真如等无为法。其中,由识所变而于心内变现似...(术语)万有之本体,谓理性也。...亦名:作羯磨人 子题:上座 资持记释云:“若下,明选人。 上 座 者,如五分说,即上无人。虽居众首,必取解法,高...【爱】 p1200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九页云:复言:世尊!云何名爱?世尊告曰:谓于现在自体贪着。 二解 瑜伽九十五...【四静虑差别】 p0448 瑜伽六十三卷六页云:问:初二静虑有何差别?答:第二静虑中,三摩地圆满,有差别故。问:第...即记载参访经过之文字。如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七中,常啼菩萨往东方众香城求般若波罗蜜。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历...亦名:羯磨受具对过有四、凡夫感戒具过有四 子题:内凡有四位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对过有无者,善来机胜,以无四...Facheng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佛教因明大家。据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第26章的记载,生于南印度睹梨摩...【无漏见及无漏慧】 p1086 发智论七卷十三页云:云何无漏见?答:除尽无生智,余无漏慧。云何无漏智?答:除无漏忍...(杂语)己之单位左右也。以小红纸片题众僧之名,贴于各位上,谓之单。有己名单之位,谓之单位。...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海尘婆罗门时,曾发五百大愿。誓言言辞恳切,愿愿都为众生,字字苦心,皆是慈悲,发心极强震撼心灵...
一、前言 佛说的法门,有的侧重现法乐、有的侧重后世乐。而准提咒则是以实现现法乐为主。印顺法师在药师经讲记中提...仪山禅师有一天洗澡,水太热了,就呼唤一位年轻的弟子提一桶冷水冲凉。 奉命提水来的弟子,将洗澡水中和了,顺手把...
二别境五者:言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谓数忆持曾所受境,而不忘失。能引定故。 法师宣讲:...
担忧 庸人自扰是为难自己,让自己每天神经紧绷、忧心忡忡只会使自己身心俱疲。生活里总会有变数、总会有风雨,任谁...
有些初入佛门的人对佛理的追求远不及对感应的追求。那到底什么是感应呢?简而言之,此处有感,彼处有应。对于修行人...是的,鬼道众生也是六道中的一道,鬼的种类很多,譬如有:多财鬼、少财鬼、饿鬼、恐怖鬼、厉鬼、孤独鬼、啖血鬼、啖...
从心禅师在年轻时曾经到河南参见南泉禅师。当时南泉禅师正在躺着休息,就没有起身,看见从心时,仍然躺着问道:你从...
四行了灭谛相
【法相辞典】
【四行了灭谛相】 p0457
上篇:四行了集谛相 | 下篇:四行了道谛相 |
亦名:及界与园成安居法 随机羯磨·诸众安居篇:“及界与园成安居法。时有比丘往余处安居,一脚入园及界,便明相出...
灌顶经
识变六无为
理体
羯磨人选
爱
四静虑差别
纪行
受具戒法对过有无
法称(Dharmakirti 约6~7世纪)
无漏见及无漏慧
邻单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

【推荐】持诵准提咒的功德利益
活着的水

令心明记不忘为性

人生有四事最为浪费时间

谈感应
鬼附身真有这么一回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