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十三卷九页云:复次如经言:心清净行苾刍、于时时间,应正作意,思惟五相。乃至广说。方便勤修增上心者,乃得名为心清净行。诸恶不善欲等寻思,及亲里等所有寻思,皆于此行、能为障碍。略有三种补特伽罗。由软中上寻思行者,有差别故。初由正思惟所余相故;令彼寻思,不复现行。第二由见寻思深过患故;或复不念,不思惟故;令彼寻思,不复现行。云何不念及不思惟?由善于内安心等故。第三补特伽罗,非初即能令彼一切皆不现行,要当方便令寻思行,渐渐歇薄。麁既息已;渐当制伏。若犹未能于寻思路,寻思所缘,深生厌怖;当以厌患俱行之心,多思惟力,于彼寻思俱行之心,调练制伏。如是三种补特伽罗,分为五种。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抑止,压制之意;门,法门、教法。即指佛为抑止众生为恶,故暂将其慈悲心隐藏不显,而说凡作恶者不得往生之教法。无...教法由音声而宣说,故称声教。佛有六尘说法,此即为声尘说法。摩诃止观卷七下(大四六·九七下):“即是渐、顿、不...谓有四法令修菩萨行者能广集一切善根。据大迦叶问大宝积经卷一载:(一)乐住林间,谓行者当远离尘嚣,而住于山林空闲...梵语 ?ramana 之意译。音译沙门。意谓出家者剃除须发,勤行众善,止息诸恶,调御身心,勤修善法,以期达于涅槃境界...(修法)五种护摩法中钩召法之梵名。真言修行钞五曰:梵,补瑟微迦,此云钩召。请知诸尊之修法也(微或为征字,指增...指随自意语、随他意语、随自他意语等三种佛语。又作三佛语、三意语。(一)佛陀随自意宣说内证真实明了之法,称为随自...(名数)一,尽成就一切众生。二,尽庄严一切世界。三,尽供养一切诸佛。四,尽通达无障碍之法。五,尽修行遍法界之...【能遍计】 对所遍计而言,称能遍计。《唯识三十颂》之三性颂曰:‘由彼彼遍计’,指的即是能遍计之识。‘遍计种种...(术语)现生十种益之一。信弥陀者,为四天大王,龙神八部等之天神地祇所守护,故恶鬼神恐怖而不近也。...戒的相状差别,如比丘的戒相是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戒相是三百四十八戒是。...格义是此土初期的佛教学者所用一种解说佛典的方法。据《出三藏记集》(卷五)所载慧叡撰的《喻疑》中说:汉末魏初寻味...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活给别人看,也在盯着别人怎么活。不断地揣摩着别人的想法,照顾着别人的情绪。 于是乎,我们习...
《华严》以卢舍那佛为教主。此则如清凉云,阿弥陀佛即本师卢舍那故。《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好,这个玄门我们给出的...
有一位修行者与当时一位禅师修行的法门不同,他看到禅师得到社会大众的敬仰,甚至在说法时也完全以社会的形态来教育...
学佛,就是学得我们的心定,要发大心,立大愿,这必定要有定力,并非今天立愿,明天就到达,应该要有这份耐力,既然...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摄藏识,它把内心的业力释放成果报的时候,它的速度是非常的快...
在学佛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那是不可以的。 当我们了解到佛法以后,要把家庭搞好,令大家和睦,...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一讲) 我们从...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
心清净行五相
【法相辞典】
【心清净行五相】 p0356
上篇:心解脱贪瞋痴 | 下篇:心意识三种差别 |
(术语)又曰六大。地水火风空识之六法也。此六法各有分齐,故名为界。...
抑止门
声教
四法集善根
勤息
补瑟微迦
佛三语
愿波罗蜜十德
能遍计
冥众护持益
戒相
格义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这辈子请为自己而活

阿弥陀佛即本师卢舍那

不服气的修行者

高僧斩断最后贪念逃过一劫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学佛不是不顾家庭,而是让人看破

净界法师:佛遗教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