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异门论十九卷二页云:内有色想者:谓彼于内各别色想,未远离,未别远离;未调伏,未别调伏;未灭没,未破坏。由彼于内各别色想未远离未别远离未调伏未别调伏未灭没未破坏故;名内有色想。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未来言依】 p0489 集异门论三卷十五页云:未来言依者:云何未来、云何言、云何依、而说未来言依耶?答:诸行未已...【正行八相】 p0503 瑜伽七十九卷十二页云:复次云何正行?谓与上相违,离别过失,宣说对治;当知后后之所引发八种...(术语)同时有依之义。又曰俱有根。成唯识论四曰:五识俱有所依定有四种:谓五色根六七八识。随阙一种必不转故,同...(一)位于江苏江宁。创建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424~453)。经过会昌法难,于唐代大中年间(848~859)复兴,改称报...【行有三种】 p0608 瑜伽五十六卷十八页云:如世尊言:行、有三种。谓身行、语行、意行。当知此中、入出息风,...为小型之三十帖粘叶本之法语集。乃日本真言宗重要遗物。系弘法大师(774~835)来华时写得请回之法文经轨连缀而成。...为密教真言行者所持金刚杵(梵 vajra,音译跋折啰)之一。又称独钴杵、独股、独钴、一股杵、一股跋折啰。股,又作钴...与“四记答”相对。谓依解答而将所问之问题分类为四种。又作四记论、四记。据集异门足论卷八载,即:应一向记问、应...(名数)金刚般若经说梦幻等六喻,谓之六喻般若。...(人名)又作居邻,拘轮,俱邻。五比丘之第一。阿若憍陈如也。玄应音义四曰:居伦大哀经作拘轮,译云本际,第一解法...(术语)四生中之二。有水气之所,生物自行出生,谓之湿生。化生者,不藉父母之因缘,从莲华等自然变化出生者。...(印光大师校印版本)...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净土十疑论...一、随欲逐相型 大部分人属于这种类型。看到美女经过,马上起无量无边法想。这个女人好美呀,能作自己老婆多好呀。...
明了阿弥陀佛名号的缘起与德用后,我们宜义无返顾地持名念佛了。一句名号三岁小孩都能念,然将弥陀名号尽形寿不间断...
我们过去曾经造了很多种恶业,所以感召到种种果报。我们现在身心不自在,什么原因?就是过去的业力所感召的。我们知...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精进的修行者,他们有人当生证果,但也有懈怠的人,于于悠悠缓纵,空过时日。当时,佛陀领众在...
法师省己之训 《法炬陀罗尼法师品》云:夫法师者,常应慈愍,爱语谦下。若怀嫉妒,心存胜负,获大重罪。慈心说法,...
根据《大吉祥经》的义注:古印度曾发生了关于什么是吉祥的争论,结果分成三派,一派认为看到的为吉祥,一派认为听到...
有居士在拜佛时身体震动,又见到黑暗中有光晃动。大师提醒他,这是过度提神所导致,并建议他以后礼拜课诵,只须志诚...佛法是积极入世的,对于痛苦的态度是速当远离。 当年佛陀出家就是有感于人生老病死的痛苦,为寻求一种离苦解脱之道...
内有色想
【法相辞典】
【内有色想】 p0366
上篇:内法究竟 | 下篇:内无色想 |
以五种之功德法而成身,谓之五分法身。 一、戒 身口意三业,离一切之过非,谓之戒法身。 二、定 息虑静缘...
未来言依
正行八相
俱有依
能仁寺
行有三种
三十帖策子
独股杵
四记问
六喻般若
居伦
湿生化生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看到美女后的五种境界

念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忏悔清净了,身心就得大自在
懈怠修行的梵志

莲池大师:僧训日纪

《大吉祥经》中的38种吉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