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五十六卷十八页云:如世尊言:行、有三种。谓身行、语行、意行。当知此中、入出息风,名为身行。风为导首,身业转故。身所作业、亦名身行。由愚痴者、先起随顺身业风已;然后方起染污身业。如入出息、能起身业,故名身行。如是寻伺与诸语业,俱名语行。受想与意业,俱名意行。如是一切,总说身行、语行、意行。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空无相无愿差别】 p0791 显扬二卷十七页云:若无差别、总名空无相无愿者:此通闻思修所生之慧,世、及出世,...(故事)出观无量寿经。...(名数)人身有三十六之不净物。涅槃经二十四曰:凡夫身三十六物不净充满。分为三类:一、外相十二:发、毛、爪、齿...唐朝彦琮所立。彦琮着辩正论,就经典翻译立八备十条。八备者,即:(一)诚心受法,志在益人。(二)将践胜场,先牢戒足...无著所造摄大乘论之注释书。(一)梵名 Mahāyāna-sajgraha-bhāsya。世亲造。汉译本有三:(一)陈代真谛译,凡十二卷...(名数)净明寺慧远之教判也。判渐教与顿教。...(界名)热地狱之第四,谓之叫唤地狱,第五谓之大叫唤地狱。...“所诠”之对称。诠者,诠释经典之文句,以其能解释、显现经中之义理,故称为能诠;反之,被解释、显现之义理,则称...梵语 ?amatha,巴利语 samatha,音译作奢摩他、舍摩他。又作止寂、等观。为禅定之另一称谓。即止息一切想念与思虑,...【后支非前支缘】 p0879 瑜伽十卷十一页云:复次后支非前支缘。何以故?如为断后支故,勤作功用,断于前支。由...(经名)二卷,秦罗什译。说诸法实相,无善恶之行。...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
传流 从第一次结集,优波离尊者诵出律藏为最初律部。随后二次三次四次的结集。自此以后,迦叶、阿难、商那和修、优...问: 何为忏悔。 答: 于三宝前发露已罪,痛责悔改,哀求证明,决不复作也。 问: 或云悔过能消灭从前罪过,信乎。...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对待真理的态度的,故事是这样讲的: 孔子周游列国,有一天看到两个猎人在指手画脚,好像为了一...
要把功夫用熟啊!历境验心,二六时中检验检验,用功有多少时间?不用功有多少时间?打妄想和用功的时间,比较比较哪...
在《地藏经》第一品里有一个问题,业果能转不能转?定业能转不能转?如果定业不能转的话,那婆罗门女她求也没用,而...问:世上飞禽走兽的种类很多,如果人人戒杀,它们就繁殖越多,将来岂不成了一个禽兽世界? 答:蚯蚓、虫,人是不吃...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这三个不怕就是:一、不怕讨饭;二、...
圆顿大法,尘劫难闻,得与胜会,确是多生善根深厚,切勿作容易想。 每见多人于殊胜事,种种障难,或俗累,或病苦,...
行有三种
【法相辞典】
【行有三种】 p0608
上篇:行平等位 | 下篇:行缘无明 |
色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其当体即空,故说色即是空。...
空无相无愿差别
耆婆谏止阿阇世逆害
三十六物
八备十条
摄大乘论释
远师二教
叫唤大叫唤
能诠
止
后支非前支缘
诸法无行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各宗要略——律宗
忏悔常识问答
三八等于二十三

历境验心,二六时中都要检验

业果和定业能不能转?
关于戒杀的问答
人生道路中的三个不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