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集论十六卷六页云:不由功用暂作意时一切义成决择者:谓如来智、离先功用,于一切义暂作意时,无着无碍智见转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人天、二乘、菩萨、佛等四类机缘、根机。机,意谓机缘、根机、根器,具有遇缘即发动之可能性,即指堪受教法之素质...【有身见】 p0543 法蕴足论八卷十三页云:云何有身见?谓于五取蕴,起我我所想;由此生忍乐慧观见。名有身见。...(界名)刹者梵语Kṣetra,土之义。西方之国土,即阿弥陀佛之极乐净土也。...莲华藏世界的简称,是释迦如来真身毗卢舍那佛净土之名。佛经说,在风轮之上的香水海中有大莲华,此莲华中含藏著微尘...【邲输跋陀】 或云三曼跋陀,此云普贤。悲华云:我行要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天台宗于半、满、显、密,因随时应机而有取舍之谓。法华玄义卷十下(大三三·八○九上):“虽复俱游行藏得所。”俱...(一)指劝化本上记明劝化旨趣之疏。为禅林化主于行走劝化时所持者。[禅苑清规卷五] (二)化,火化之义。化疏,指烧...(一)晋末、南朝时代僧。生卒年不详。关中人。住长安太后寺。蔬食持咒,持诵增一阿含。从凉州(甘肃)慧绍禅师受禅法...【如理问记】 p0577 瑜伽八十八卷十六页云:复次由五种相,于诸行中,如理问记。何等为五?一、自性故,二、流...(一)谓虽断除烦恼,然犹存残余之习气。又作残习、余气、习气。二乘不能断除余习,仅佛能断之。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大...【可厌患处】 p0524 瑜伽三十一卷十七页云:彼修行者、于时时间,于可厌法,令心厌离。如是于漏及漏处法,能令其心...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
参禅人,守住无慧,不忍受苦无福,无福不能成佛,无慧不能度生。大力量者,应当修福,而常静坐参禅,真实修慧,必在...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 1. 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问: 佛法中提到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心念与疾病的关联为何?要如何善调身心? 中台禅寺答: 所谓过去因,现在果;...
净土宗祖师在信愿行方面的理论积累和实践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永远也学不完的楷模。 慧远大师当年对于净土的信心,...
为什么我们在工作当中不能相互沟通?实际每件事情的发生,如果是五个人,这五个人可能都要反省检点自己。 有时候我...
住宗门下的人,要行宗门下的事。你们要晓得:宗门下行的是甚么事?若不明了,纵许你住一辈子禅堂,还是一个门外汉。...
我们不论学一门技术,或者念佛也好、参禅也好,要面对现实,面对这一切事、一切人。当你碰见一个人无理地咒骂你、毁...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佛经里也有不说他人过,亦不称已德。而十善法里关于口业的有四条:不妄语、...
不由功用暂作意时一切义成决择
【法相辞典】
【不由功用暂作意时一切义成决择】 p0347
上篇:不净观与舍无量所治欲贪差别 | 下篇:不如实知缘起道理者有五种过患 |
(术语)八忍,十六心之一。将得道类智前时所起之忍可决定也。...
四机
有身见
西刹
华藏世界
邲输跋陀
俱游行藏
化疏
慧通
如理问记
余习
可厌患处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未悟者,妄以假悟,自误误人
看看你学佛之后是否走对路
心念与疾病有何关联

慧远大师三十年迹不入俗

原谅别人也是一种慈悲

参禅、悟道、了生脱死

【推荐】当时好像是被人欺负了,其实那是消灾免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