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五十九卷十六页云:复次若有显然劫他财物;名不与取。如是窃盗、攻墙、解结、伏道、窃夺,或有拒债,受寄不还,或行诳谄矫诈而取,或现怖畏方便而取,或现威德而取彼物,或自劫盗,或复令他,如是一切,皆不与取。或有自为,或有为他,或怖畏故,或为杀缚,或为折伏,或为受用,或为给侍,或憎嫉故,不与而取。此等皆名不与取罪。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1682~1744)清初临济宗僧。扬州(江苏江都)人,俗姓沈。字文慧。十岁,投观音院怡然出家。二十岁,于京师愍忠寺...【身语无罪现行】 p0678 杂集论八卷八页云:云何身语无罪现行?远离邪愿,修梵行故。谓不回向有及资财,修行梵...(术语)三缚之一。贪欲之烦恼,缚有情之身心不使出离者。见华严孔目章。...上座,指僧众之中法腊高而能力强之人,或指年长而有德之人,于平居,能督统寺内之僧众,并办理寺务、维持三纲等。据...(故事)与褰帷同。马鸣菩萨降伏鬼辩婆罗门之故事也。...(术语)五种陀罗尼也。【又】(名数)五种之总持。密宗所立:一、闻持,耳闻一字之声,具悟五乘之教法,显密之差别...【四居处】 p0418 显扬二卷十八页云:居处者,谓四居处,广说如经。一、慧居处,谓谛观方便世间之慧为安立,证谛出...亦名:畜长钵过限戒犯缘、畜长钵戒犯缘、长钵过限戒犯缘 子题:如法钵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五缘成:一、先有受持...又作二经除取。论五逆及诽谤正法之人,是否摄入弥陀本愿而得往生净土。无量寿经卷上第十八愿谓,设我得佛,十方众生...【智者内证】 p1152 法蕴足论二卷十一页云:智者内证者:佛及佛弟子名为智者。世尊所说苦集灭道,智者自内知见解了...【依阿那波那念趣入四念住】 p0774 瑜伽三十二卷十八页云:彼若于内入息出息;流转不绝,作意思惟;尔时名为于...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十善业道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
摩利支菩萨,梵语Marici,也作摩里支菩萨、摩利支天、日前菩萨、具光母、具光佛母。 摩利支菩萨外现天女像,然本地...
悟开法师宿世善根深厚,然而好胜心切,志在参禅,藐视净土。后来参加念佛法会,对净土渐渐生起信心。可他眼高手低,...
一谈到西方,就是死亡的代言词,死了就什么都没有,非常恐怖。不是这个样子。很长时间以来大家为什么不敢念佛?你劝...(一)前言 很多人以为,佛教是出世的,不主张有家庭,不希望人家结婚,这好象是说,信了佛教的人都应该出家,这绝...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我们来到人世间,我们的目的不是追求很多很多的财富,也不是追求很高很高的地位,或者成就种...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的哭着; 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的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
藉着正确的静坐方法及释尊的教诲,可以根绝所有负面思想,因为一颗未经修行的心正是所有问题的根源。释尊说:心灵是...
发愿之后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如果放逸懈怠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听到净土法门:哎呀!不错呀!好像对净土法门、...
不与取罪
【法相辞典】
【不与取罪】 p0327
上篇:不正思惟 | 下篇:不住禁戒 |
凡二卷。宋代僧无门慧开(1183~1260)撰,普敬、普通等编,理宗淳祐九年(1249)刊行。又作佛眼禅师语录、无门开和...
明寿
身语无罪现行
贪缚
四上座
搴帷
五持
四居处
畜钵过限戒犯缘
逆谤除取
智者内证
依阿那波那念趣入四念住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摩利支菩萨的功德利益

错失西方的「高僧」

念佛人与不念佛的人鲜明对比
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修行有了目标有什么好处
母亲的一生为你做了什么你知道吗?

不要摆张郁郁寡欢的脸给世界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