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1744)清初临济宗僧。扬州(江苏江都)人,俗姓沈。字文慧。十岁,投观音院怡然出家。二十岁,于京师愍忠寺受具足戒。从金陵宝华山松隐学律后,康熙四十六年(1707)参谒天目山晦石超琦;翌年,豁然彻悟,遂受付嘱。雍正九年(1731),开法于天目山,驻锡十年,退居剔灯庵。师前后近四十年不出天目山。乾隆九年示寂,世寿六十三。吴树虚为之撰塔铭。有语录行世。[西天目祖山志卷八] p328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与“夺衣婆”同为冥府十王中初江王之部属。据净土见闻集载,人死后二七日(第二个七日)时,至冥府初江王厅,即有夺...梵语 ghantā,巴利语同。又作揵槌、揵迟、犍椎、揵植、揵锤、犍地。为报时之器具。意译作铃、鼓、铎。本为木制,后...(菩萨)即秽积金刚乌刍涩么明王Ucchuṣma,主不净处之执金刚也。经轨作秽迹。秘藏记作秽积。...【四不定三断分别】 p0460 成唯识论七卷四页云:悔眠唯通见修所断。亦邪见等势力起故。非无漏道亲所引生故。亦非如...(界名)泥梨Niraya,译曰地狱。又曰不幸处。与那落迦Naraka梵语全异。...凡二卷。印度瞿沙造。译于三国时代魏(220~265),译者佚名。又作阿毗昙甘露味论、甘露味阿毗昙、甘露味经。属小乘...(名数)声明论之七转九例也。...何等为四?谓有苾刍。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名第一。为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故。起欲发勤...梵语 ātmotkarsa-para-pajsaka。指赞叹己德而讥毁他人。菩萨十重禁戒之第七为自赞毁他戒。三卷本大般涅槃经卷上列...【性勤精进】 p0829 瑜伽二十五卷十八页云:云何名为性勤精进?谓能安住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于善法中能不...【六十二见】 此为古代印度外道所执的六十二种错误见解。但经中有数种异说,如《长阿含经·梵动经》,载有十类六十...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心是人的主宰,具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应该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在频繁的接触...
第一要看破世间一切境界,不随妄缘所转。 第二要为生死大事,决定铁石心肠,不被妄想攀缘以夺其志。 第三要将从前夙...有一个沙弥耐不得禅院的寂寞,老觉着修行得太慢,感觉不出自己的长进,甚至怀疑自己究竟能不能修成正果。 有一天,...
我们造作的无量无边的恶业要忏除,靠其他的忏法,效果都不是很好。无论是事忏、理忏、作法忏,忏法很多,但是一切忏...问: 请问如何消除怕鬼的心理?我很怕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大安法师答: 鬼者,畏也。你为什么怕?人有三分怕鬼,鬼...
人天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得人身、感天福的一些行为规范。 首先从孝养父母来看...
自性坚定、清净,是西方义 自性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极乐义 在这个宇宙中有很多的佛,他们本来和我们是一样的众生...你是否可以想像这样一种人生:在你出生没几天的时候你就被关在某个狭窄的空间,和你的众多同伴挤在一起,连转身都非...
明寿
【佛光大辞典】
上篇:明僧绍 | 下篇:明广 |
梵语 apramāda。心所之名。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即防范于恶事,专注于善法之精神作用。可用于对治放逸,成就一...
悬衣翁
揵稚
秽迹金刚
四不定三断分别
泥啰耶
甘露味论
九例
四正胜
自赞毁他
性勤精进
六十二见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心里放不下是自己没有智慧

憨山大师开示学道十要
石头变成佛

一切忏法,念佛最胜
如何消除怕鬼的心理

得人身感天福的行为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