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异门论十六卷一页云:六顺明分想者:云何为六?答:一、无常想。二、无常苦想。三、苦无我想。四、厌食想。五、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六、死想。此中五想,如成熟解脱想说。云何一切世间不可乐想?答:世间、谓五取蕴。即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有诸苾刍、于五取蕴,以有思虑俱行作意,审谛思惟;以有恐惧俱行作意,审谛思惟;以不可乐俱行作意,审谛思惟;以不可喜俱行作意,审谛思惟。彼于五取蕴,如是思惟时;诸想等想现前等想,已想当想,是名一切世间不可乐想。问:何故名为顺明分想?答:明、有三种。一、无学宿住智证明。二、无学死生智证明。三、无学漏尽智证明。由前六想,令此三明,未生者生;已生者,增长广大。故名顺明分想。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一)指成佛。又作佛位、佛果位、佛果菩提。佛为万行之所成,故称佛果,即能成之万行为因,而所成之万德为果。亦即从...判别教相。佛教传入中国后,经中国学者,各据己见,将其分为若干时,或若干类,使发心研究佛教者,较易探讨了解,名...【毗诃罗】 此云游行处,谓僧游履处也。...又作小相。与“本相”(大相)相对称。显示诸法生灭变迁之生、住、异、灭等四相,称为本相。一切有为法皆具四相,而...(术语)因明学所用之语,存于意而不显于言曰意许。显于言曰言陈,因明论大疏三曰:以彼成立意许法之差别,积聚他用...(杂名)唐西京千福寺僧楚金之舍利塔,天宝间敕建。碑文为颜真卿书,为其中年笔法之最整齐而圆健者。世称董香光书宝...(杂语)Jvāla,译曰光明。见唯识枢要上末。...世间道者,谓世间初静虑、第二静虑、第三静虑、第四静虑,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如是静虑无...【以四一切辩五位心所】 p0495 成唯识论五卷十三页云:复以四一切辩五差别。谓一切性及地时俱。五中遍行,具四一切...日本临济宗僧。伊势(三重县)人,早年出家,继京都东福寺之法,通内外学。因注解苏东坡诗而着四河入海百卷,另有古...指小乘声闻修行所得之四种证果。其阶段依次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或仅指第四之阿罗汉果。此外,俱舍...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修身养性、处世做人的三大奇书,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慈悲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懂得了慈悲可贵的人,就懂得去善待别人、包容别人,更懂得如何去爱惜别...末法时期,学佛的路上,有种种的困惑。学佛很久了,感觉没得到什么感应。精进念佛,到底能不能够往生?知道自己业障...随着因气候变迁而不断引发的生态危机的不断出现,当今人类对于自身的生存、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有这样一个实验:科学家把两只大白鼠放进一个装了水的容器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能维持8分钟的时间。然后,在...诸仁者!于彼远离贪欲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身根不缺。 二者、口业清净。 三者、心不散乱。 四者、得...这以下分三段,别释当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 约果报,报障。 如得重病箭入体,诸苦痛集安可眠。 说我在这个地方打坐...假如我们生活在无明中,假如我们沉迷于过去或未来,假如我们被贪、嗔、痴所左右,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地过好我们生命的...
六顺明分想
【法相辞典】
【六顺明分想】 p0306
上篇:六顺不退法 | 下篇:六因得五果 |
梵名 ?ūrajgama-mahā-sūtra。凡二卷。略称首楞严经、旧首楞严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别本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