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一百卷二十二页云:复有六种遍智。一者、不定地有漏谛遍智。二者、定地有漏谛遍智。三者、无漏无为谛遍智。四者、无漏有为谛遍智。五者、顺下分遍智。六者、顺上分遍智。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全一卷。全称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又作断际禅师宛陵录。唐代裴休编。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内容辑录黄檗希运禅师住...指生观与灭观。生观,即依顺序观十二因缘,从观缘无明生行、缘行生识,乃至缘生生老死等次第生起之相;亦即由因向果...谓于佛前吹奏管弦以营供养。古代印度即有此风俗,据长阿含经卷十载,帝释天之执乐神般遮翼(梵 Paca?ikha),至摩揭...(术语)一,发心离俗。谓出家之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习佛菩提,而能怀佩妙道,为世福田。是为初净德也。二,毁...(术语)即佛法无二也。有一居士问二祖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谓欲愿作佛之心,亦即上求菩提之心。据往生论注卷下载,佛陀于王舍城所说之无量寿经中谓,于发愿往生净土之上、中、...【五事所取能取分别】 p0285 瑜伽七十三卷五页云:问:如是五事,几是所取?几是能取?答:三是所取。分别、正智、...(印相)八叶莲华开敷之印相也。为阿弥陀如来之印。见图印集上。又莲华部之三昧耶印也。...梵名 Cārya-nidāna。凡二卷。后汉竺大力、康孟详共译。又作宿行本起经。收于大正藏第三册。叙说释迦牟尼佛托胎、...又称五轮。指全身。谓筋、脉、肉、骨、毛皮,或右膝、左膝、右手、左手、头首之并称。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三(大...【住舍正念正慧】 p0663 大毗婆沙论八十一卷一页云:住舍正念正慧者:舍、谓行舍。正念,谓胜善念。正慧,谓胜...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欧洲一个专门研究动物的机构中,有位教授负责研究鸡,他很用心地观察各种鸡类的生活形态。 有一天,他在树林里发现...一、前言 我的朋友们和我谈起佛教问题时,多数认为这总是一种神道设教的不科学的迷信学说,它的作用,莫非是劝人为...我们再看第二段,用诸妄想。这是关键点。 我们今天生死的根源,就是我们的心没有安住在清净的光明的本体,而安住在...佛陀发现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又把这分清净光明的智慧传授给我们,我们从佛的口中接受了法而后身体力行,我们的慧命是...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为救度亡灵,使其超脱苦难,请僧尼为亡者诵经拜忏等使鬼魂脱离苦难,谓之超度。 一般人认为的超度...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顺治帝为最,舍身出家。 有人说,这两位是,他们的境遇有其特殊性,毕竟他们...
《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闻熏闻修,以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到摩揭陀国游化,住在王舍城北方的迦兰陀竹园精舍。这天,迦兰陀竹园精舍来了一位当时著名的歌舞...
六种遍智
【法相辞典】
【六种遍智】 p0300
上篇:六种随念 | 下篇:六种清净 |
(仪式)校定清规云:侍者上堂时,先使行者挂巡寮牌,住持巡寮自东廊第一寮巡起。寮众各出外迎接,仍送出。众寮人多...
宛陵录
生灭二观
管弦讲
福田净德
法佛无二
愿作佛心
五事所取能取分别
八叶印
修行本起经
五体
住舍正念正慧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吉祥经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母鸡的爱心与智慧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生死轮回的根源
四千亿财产

为什么要超度历代宗亲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