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七十二卷十三页云:问:如是五事,几因?几非因?答:四、是因。真如、非因。如因、非因;果、非果,有因、非有因,有果、非有果,当知亦尔。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现行】 阿赖耶识有生一切法的功能,此能生之因,称为种子,自此种子生起色、心诸法,谓之现行。能生的种子是因,...(杂语)他物于自身须纳受得也。律宗纲要下曰:纳得戒体,要由羯磨。...醒觉警策之意。谓醒觉妄心,警策烦恼。[摩诃止观卷四上] p6798...(术语)长寿与安乐也。无量寿经下曰: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获极长生,寿乐无有极。...禅林用语。谓心神浮荡不定,走来走去;又指超出本来之规范。虚堂录卷四(大四七·一○一七中):“未尝休息,一日十...(杂语)法华玄赞五论三同七异,谓三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三、同得假之择灭无为。七异者:一、...又作学者、学人。指从师受业之人。于禅宗指学道修禅者。与学生、弟子、门人等语意相同。[俱舍论卷一、大乘法苑义林...(传说)耆域Jīva以药草作童子之形以医诸病云。大宝积经八曰:耆域医王,合集诸药,以取药草作童子形,端正殊好,...比喻菩萨之悲德如妙月清净。即以菩萨内证离障,是为净智;能以净智摄照万物,是为光明,故以之比喻菩萨之悲德。六十...(术语)凡夫以世谛之事相为常住而着之,以二乘为无常而厌之,皆非正见。诸法实相,万法真如,故世谛生灭之当体,具...元代临济宗僧。婺州(浙江)人,俗姓方。号及庵。生卒年不详。为雪岩祖钦之法嗣。初于建阳(福建)之西峰弘法,其后...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万行起于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师鸠摩罗什,诵持此品以为心首。...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
我们用佛教的缘起法来分析危机的必然,绝不是在幸灾乐祸,而是要告诉大家,既然危机是人类的共业所感,那我们就应该...
晚钟敲过,闭目卧在床铺上,这一天又要过去了。 在太白山天童禅寺一个月求戒的生活,就这样一天一天,充实而法喜,...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很多快乐的感受。例如功成名就时,别人对我们的称赞;或是当生活安定,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成...木鱼作为一种击打乐器,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如在民族音乐特别是广东音乐中,木鱼还是其乐队组成中的一件重要乐器。...
非浊者,云有则不受一尘。非清者,云无则不舍一法。无背者,纵之则无所从去。无向者,迎之则无所从来。言即此灵明湛...问: 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求妻得妻,求子得子,那如果转念弥陀圣号,是否也有同样的作用呢?照说念佛一法,圆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此苦海甚深无底,广阔无涯。因摸不着苦海之边,故难出苦海。若摸着边,即能出矣。吾人于此广阔...问: 如果亡者已经舍报几天了,放在冰棺里几天,再助念有用吗?如果助念时亡者躺在冰棺里,是否需要拔开插头后再助...
五事因非因等分别
【法相辞典】
【五事因非因等分别】 p0284
上篇:五品所知及五种业 | 下篇:五事所取能取分别 |
【二取习气】 p0030 成唯识论八卷七页云:相见名色,心及心所,本末彼取,皆二取摄。彼所熏发,亲能生彼本识上...
现行
纳得
觉策
寿乐
走作
二乘异同
学徒
药童子
清凉月
世谛不生灭
宗信
【大藏经】大般涅槃经
【大藏经】梵网经
【大藏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以「五心」面对缘起的危机

三坛大戒的病中忏悔:亲受三宝最真切的「显灵加持」
圣严法师:少欲知足真快乐
木鱼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