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异门论十二卷十六页云:五不忍过失者:云何为五?一者、暴恶。二者、忧悔。三者、众生不爱不乐。四者、十方恶名流布。五者、身坏命终,当堕恶趣地狱。云何暴恶?答:诸不能忍补特伽罗、不忍因缘,集诸刀杖,乐为损害;故名暴恶。云何忧悔?答:诸不能忍补特伽罗、不忍因缘,行身恶行,行语恶行,行意恶行。彼行身语意恶行已;多生忧悔,身心热恼;故名忧悔。云何众生不爱不乐?答:诸不能忍补特伽罗、不忍因缘,若被他骂;即还反骂。若被他瞋;即还反瞋。若被他打;即还反打。若被他害;即还反害。若被他弄;即还反弄。由此众生不爱不乐。彼由如是反骂等缘,故说众生不爱不乐。云何十方恶名流布?答:诸不能忍补特伽罗、不忍因缘,常与鬥诤,好相言讼,轻弄毁蔑。由此恶名,十方流布。彼由如是鬥诤等缘,故说十方恶名流布。云何身坏命终当堕恶趣地狱?答:诸不能忍补特伽罗、不忍因缘,多行增上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彼行增上身语意恶行已;身坏命终,当堕恶趣大地狱中,受诸剧苦,故说身坏命终当堕恶趣地狱。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1014~1093)宋代临济宗僧。福建古田人,俗姓戴。字伯祥。十四岁行头陀行,于六年之间广学大小经论。复遍参善知识...【悟入缘起修习】 p0908 瑜伽二十七卷八页云:若时、无倒能见能知唯有诸蕴,唯有诸行,唯事,唯法;彼于尔时,...(名数)一、檀波罗蜜。檀者檀那之略,译曰布施,财施,无畏施,法施之大行也。二、尸罗波罗蜜。尸罗,译曰戒,在家...1、观音菩萨的别名,因观音菩萨无论是自利或利人,都能得到大自在。 2、观一切法很自在的意思。...【有余依涅槃界中烦恼及苦离不离系】 p0563 瑜伽八十卷十八页云:问:于有余依涅槃界中,现在转时,一切烦恼,...(杂名)梵语誐罗惹哆Garjita。为空中之四大相触而发声者。三界义曰:长阿含云:有时地大与水大相触,有时地大与火...(一)位于洛阳阊阖门外。系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下诏为外国沙门而创立者。殿宇房舍有千余间,足见其壮丽。当时...(术语)就心识之真妄而立三识之不同:一、真识,自性清净心也。第八阿赖耶识,通真不通妄。妄者染,真者净也。谓其...谓有一类。实是诵持经律对法。广说乃至。得持息念。及得预流一来果者。但无名誉。人所不知。意欲令他。知有此德。因...(507~583)南朝僧。又作安凛。江阴利成(江苏江阴)人,俗姓秦。幼聪颖好学,孝行远播。二十五岁因敕出家,后往魏...(杂名)以诵经报大众之大钟也。...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点放在哪里?是业力还是执着?(学员答:执着)对啦,所以诸位有善根。这个地方一错就糟了。...问: 在您的开示中一再提到信愿的重要性,然而能发出真信切愿却非易事。学佛者往往有一时会发出真实信愿,但一回到...
佛陀转法轮以后,既然示现是一个凡夫,就必须要示现老病死,这个才是正常的情况,所以佛陀也有死亡的一天。我们看看...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亦不思惟,亦不观行,亦不散乱。直任...佛是佛陀一词的略称,古时也写成浮屠或浮图,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思是觉者...
玉琳国师曾经有过这么一段话:作为大德善知识,为众生所开显的修行之道,它一定是光明和坦途的,一定是大众可行,并...
某人曾经说过:「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会集本出来之后,很可惜印光大师已经往生,印祖没看到这个本子,我相信印...一、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 二、若有众生毁谤於我,嗔恚於我,刑害杀我,是人於我自他常...
五不忍过失
【法相辞典】
【五不忍过失】 p0270
上篇:五无堪能处 | 下篇:五能忍功德 |
戒本疏·十三僧残法:“所以列二十僧中出罪者,以二篇次死,业障深重;故须多人强境,方发犯者胜心,息断相续故。云...
道臻
悟入缘起修习
六波罗蜜
观自在
有余依涅槃界中烦恼及苦离不离系
雷
永明寺
三识
显欲
安廪
诵经钟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对治娑婆世界的爱取,这是成败的关键
怎样才能坚固往生净土的信愿

佛陀入灭给我们什么警觉

云何心能得明净
什么是佛

信仰不是寻找奇迹 不要过分感性狂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