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异门论十三卷一页云:五能忍功德者:一者、不暴恶。二者、不忧悔。三者、众生爱乐。四者、十方善名流布。五者、身坏命终当生善趣天上。云何不暴恶?答:诸有能忍补特伽罗、能忍因缘,不集刀杖,不为损害;名不暴恶。云何不忧悔?答:诸有能忍补特伽罗、能忍因缘,行身妙行,行语妙行,行意妙行。彼行身语意妙行已;不生忧悔,身心清凉;名不忧悔。云何众生爱乐?答:诸有能忍补特伽罗、能忍因缘,骂不反骂,瞋不反瞋,打不反打,害不反害,弄不反弄。由此众生,悉皆爱乐。彼由如是不反骂等缘,故名众生爱乐。云何十方善名流布?答:诸有能忍补特伽罗、能忍因缘,常无鬥诤,不相言讼,轻弄毁蔑。由此十方善名流布。彼由如是无鬥诤等缘,故说十方善名流布。云何身坏命终当生善趣天上?答:诸有能忍补特伽罗、能忍因缘,多行增上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彼行增上身语意妙行已;身坏命终,当生善趣天世界中,受诸妙乐。故说身坏命终当生善趣天上。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杂语)即一念已逾海外之意。传灯录曰:有僧问盛禅师如何是觌面事?师曰:新罗国去也。东坡诗曰:我生乘化日夜逝,...【四识住与七识住差别】 p0466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七卷九页云:问:何故四识住中,识非识住;七识住中,识是识住?...即集中心念以观想真理。...一分摄者,谓所有法蕴界处所摄,但摄一分非余,如戒蕴但摄色蕴等一分,定慧蕴等但摄行蕴一分,欲恚害界但摄法界一分...(传说)涅槃经八曰:譬如虚空震雷起云,一切象牙上皆生花。若无雷震,花则不生,亦无名字。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常为...(名数)境者,八识所变之相分也。此相分有三类:一、性境,性者,实体之义,自实之种子而生,有实性,自维持实性,...指华严经。天台宗以“五时八教”判立佛陀一代之教说,而于五时之中,分别以乳、酪等五味配于华严、鹿苑等五时之经,...(故事)般特比丘之故事也。...又作咒字袈裟、种子衣。为轮袈裟之一。即折叠长一公尺余,宽约五十公分之布帛,于其上书写三衣之种子 (阿)、 (鑁...指五种宝物。即金、银、琥珀、水晶、琉璃。在密教,当设坛修法时,将五宝与五药、五香、五谷等埋藏于坛下中央与四方...即指过去、未来、现在之三世。与“过现未”一词同义。经中常以此类用语泛指一切有为诸法生灭变化过程之时间。 p160...(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承担起了领导部落的任务。但是,由于他花天酒地,游手好闲,部落的势力很快衰退下来...
什么叫净土?这个话好说,但是净土可不是简单的。这是法界的一大缘起,这是来自阿弥陀佛无量劫的深切大愿和无央数劫...
佛教讲,人是有情众生,甚至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都叫做有情。关于有情的层次,有四点看法: 娑婆因有情渐成...世间万物万事没有绝对的好坏、善恶、甘苦、冷热,所谓万法唯心造,差别对错都是自我分别所呈现的。同样,面对外境应...
迦留陀夷,此云黑光,其形粗黑故。《弥陀略解圆中钞》 这是介绍第十三位尊者迦留陀夷,他是佛的弟子当中是为佛使者...意思是乞士,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出家人。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对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
大悲咒的影响:汉传佛教中,有一个知名度和普及率最高的咒语,就是大悲咒。她在汉地弘传的历史极为悠久,从唐代翻译...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就是你有志于要出离三界,杀生跟淫欲这两个是最严重的,...
五能忍功德
【法相辞典】
【五能忍功德】 p0271
上篇:五不忍过失 | 下篇:五事谁所生 |
(名数)唯识论立十波罗蜜,称曰十胜行,为菩萨十地之行法:一施波罗蜜Dānapāramitā,二戒波罗蜜 Śīlapārami...
一念逾新罗
四识住与七识住差别
观想
一分摄
象牙闻雷生花
三类境
乳经
诵帚
种子袈裟
五宝
去来今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人生可以随时开始

何为有净土,何为戏论

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万物万事没有绝对的好坏

教化第一的迦留陀夷尊者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

【推荐】大悲咒和千手千眼的由来与功德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