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六卷二十一页云:此二十中,小十、展转定不俱起。互相违故。行相麁猛,各为主故。中二、一切不善心俱。随应皆得小大俱起。论说大八,遍诸染心。展转小中,皆容俱起。有处说六遍染心者;惛掉增时,不俱起故。有处但说五遍染者;以惛掉等,违唯善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梵语 paca āvaranāni,巴利语 paca nīvaranāni。即五种障碍。又作五碍。(一)指女子无法成为梵天王、帝释、魔王...梵语 go?īrsa-candana。檀香木之一,乃旃檀中之最具香气者。又作牛头栴檀。产于印度,为常绿树,干高约零点九公尺...(一)又称善安慰。为佛、菩萨、陀罗尼等之异称。佛、菩萨、陀罗尼等皆可利益众生,除却众生之怖畏,故有此异名。佛常...(名数)一寿命自在,菩萨成就法身之慧命,了无生死寿夭,延万劫而不长,促一念而不短,但为度脱有情,以诸方便随机...梵名 Tathāgata-pratibimba-pratisthānu?ajsā。凡二卷。唐代提云般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叙述优陀延...(仪式)为追善读经也。追善为追荐之俗字。...【离言中道】 为‘言诠中道’的对称。唯识宗立二重中道,其中,就言诠而论中道之旨者,称为言诠中道,亦即于世俗门...(术语)佛之尊号也。以佛在有两足之有情中,为第一尊贵故也。又,两足者,言戒定福慧等之功德,以佛于此等功德为二...亦名:使尼浣故衣戒制意、浣故衣戒制意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五,使尼浣故衣戒。所以制者,上尊使下,...(术语)历游诸处也。即行脚也。法华经信解品曰:渐渐游行,遇向本国。释氏要览下曰:毗奈耶律云:如世尊言,五法成...(Winternitz, Moriz; 1863~1937)奥地利之印度学学者。曾于牛津大学研究,致力于印度学之资料、文献之整理。一九...(印光大师校印本)...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说出家功德经...
出家人以孝达道 佛教最初传入中土,社会大众便自中国传统观念出发,对出家行为产生片面理解,认为出家人是不行孝道...
如果如来的清净法身与五阴身不异,就是两个是平等的,那就麻烦了。五阴身是无常的。若不异阴者(五阴),如来的法身...一家公司的老板正在气头上,他对公司经理大声呵斥。 经理回到家对妻子大声呵斥,说她太浪费了,因为他看到餐桌上的...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念佛即是修行第二 念佛最为稳当第三 念佛有胜方便第四 念佛能消业障第五 念佛莫求福报第六 念佛能...【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故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也。云何用治?众...
佛言:食多有五罪: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婬,四者不能讽诵经,五者多著世间。何以故?人贪婬,人知色味,瞋...
【原文】 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扬扬自谓得旨,便拟纵心任身,一切无碍...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神鬼精灵,其类充塞。 有想,...
二十随烦恼俱不俱起分别
【法相辞典】
【二十随烦恼俱不俱起分别】 p0047
上篇:二十随烦恼皆通俱生分别 | 下篇:二十二根有无异熟等分别 |
(术语)三智于一心之上同时发得也。盖在别教,修空观得一切智,修假观得道种智,修中道观得一切种智,由如是次第之...
五障
牛头旃檀
大安慰
五种自在
大乘造像功德经
追善经
离言中道
两足尊
使非亲尼浣故衣戒制意
游行
温特尔尼兹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出家人的至孝之道

五阴身不可以离开法身,法身也不能离开五阴身
用宽容和爱心去化解怨恨
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
闻佛名号即得大利益

饱食的危害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