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一百卷十页云:略由二相,应知建立分别法相摩怛理迦。一者、先略序事;二者、即依如是所略序事,后当广辩。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宋、元时代之儒释道三教调和论者,为三教关系史上极受瞩目之学者。其主张儒教系端正纲常,示明人伦,而有功于天下;...【有漏皆苦】 p0546 俱舍论二十二卷三页云:唯受一分,是苦自体。所余并非。如何可言诸有漏行,皆是苦谛?颂曰...1、指空、无相、无愿之三解脱,因此三者都是阐明空的道理,故名三空。 2、指布施时,应观受者、施者和所施物之...梵语 viksipta-citta。指散乱之心;即心驰骋六尘,散动而不能止住一处。为“定心”之对称。摩诃止观卷五上(大四六...(术语)第七识之异名。以七识为迷染之根本,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之四烦恼俱起,缘八识之见分而生我执故也。...梵语 nisadyā,巴利语 nisajjā。为行、住、坐、卧四威仪之一。指整衣正容而坐之仪相。有结跏趺坐(又作跏趺坐、趺...(359~429)梵名 Buddhabhadra。又作佛陀跋陀罗、佛度跋陀罗、佛大跋陀、佛陀跋陀。意译作觉贤、佛贤。五世纪之译...【无障】 p1042 瑜伽二十五卷十页云:云何无障?谓此无障,略有二种。一者、依内,二者、依外。我当先说依内外障。...(人名)道场运庵普岩之法嗣。名智愚,号虚堂。建长寺之绍明,其法嗣也。...谓于一切时中,一切事上,念起即觉,意起即修三昧。即天台宗所立四种三昧中之非行非坐三昧,于四种三昧中最为重要。...梵语 vivarta-sthāyi-kalpa。为四劫之一,六劫之一。指器世间与众生世间安稳存住之时,其间凡二十中劫。又住劫尽时...(印光大师校印版本)...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净土十疑论...
你有自我概念以后,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为你被自我的情感蒙蔽了。蒙蔽的后果就产生很多的障碍了:四惑八...修行的法门很多,八正道是其总纲,扩展开来就是三十七道品。其中的五根、五力就是信、进、念、定、慧,是出生一切无...
常宜清轻甜淡之物,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我在临床中发现,很多减肥的女性为了控制热量摄入,...一日,女儿要画画,问我画什么。其时正在看书的我抬头看见厅台上的观世音菩萨像,为了给自己多一点清静的时间,我就...
每一个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识--了别,每一个人的生命的色心的活动状态,不会完全一样,这...
佛法里面讲,我们的生命由于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会有这些业力,就会有这些能量,又由于这些能量,它就会带着你去...
现在修念佛法门,应当依照大势至菩萨讲的,用如子忆母的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实行。果真能死尽偷心,就会一...莲池大师《自知录》上说:「怨天尤人最损福,一次减三善。」 当禅宗五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六祖惠能...
二相分别法相摩怛理迦
【法相辞典】
【二相分别法相摩怛理迦】 p0046
上篇:二缘不能修习四种念住 | 下篇:二相观察一切杂染清净 |
梵语 Khatvāvga。据唐代不空译之一字奇特佛顶经卷中所载,佉吒网迦乃成就物之一种。另据诸仪轨禀承录卷十载,佉吒...
刘谧
有漏皆苦
三空
散心
染污意
坐
佛驮跋陀罗
无障
径山虚堂智愚禅师
觉意三昧
住劫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你有自我概念后,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信、进、念、定、慧

面有菜色者五谷杂粮帮你补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推荐】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身心世界是真实的

业力带着你去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