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二卷十一页云:有八大龙,并经劫住。谓持地龙王、欢喜近喜龙王、马骡龙王、目支邻陀龙王、意猛龙王、持国龙王、大黑龙王、黳罗叶龙王。是诸龙王,由帝释力,数与非天共相战诤。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子题:树下坐、别房、尖头屋、平头重屋、小房、石室、大小二房、招提、别房施、有福饶、无福饶、独角亭 随机羯磨·...(术语)四断之一。有漏八识及五遍行心所等,其性虽非染污,然为与烦恼相应而为染污之性也。故断其相应之惑时,则自...(518~605)隋代僧。定州曲阳(河北)人,俗姓赵。十八岁出家于赵郡应觉寺。二十一岁从道凭学地论,三年后归定州,...【大梵】 经音义,梵迦夷,此言净身。初禅梵天,净名疏云:梵是西音,此云离欲,或云净行。法华疏云:除下地系...(职位)具名都监寺。位在监寺之上,而都总诸监寺,故曰都寺,又云都总,又作都守。...忏悔有事忏和理忏二种,事忏是身口意都依照法度,对著佛相披陈过错,理忏则是观一切法无有自性,消灭罪恶之相。...(名数)或开佛智为四种:一大圆镜智,二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四成所作智。是转凡夫之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及余之五...(经名)佛说鸯崛摩经,一卷,增一阿含经力品之别出,西晋竺法护译。小乘部之摄。...【不放逸】 p0321 此菩萨律仪戒中之不放逸也。瑜伽四十卷六页云:又诸菩萨住律仪戒,具足成就五支所摄不放逸行。一...(术语)真体离无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一本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佛地断二愚及彼粗重】 p0657 成唯识论九卷二十二页云:此地于法,虽得自在;而有余障,未名最极。谓有俱生微...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
明朝进士冒起宗,在注解《太上感应篇》中见他色美,起心私之二句时提到,看见他人的妻女美貌,便起奸邪的私心,只要...
(第一讲) 好,我们闻思讲堂群三的各位莲友们,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
在过去迦叶佛时,有两兄弟一起出家求道。兄长诵经、持戒、坐禅非常勤苦;而弟弟则专修福德,广行布施。 后至释迦牟...
(一)对治生死业障。 那佛陀陪着我们成长,要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生死业障,因为这个是最务实的。因为这种业障一来...
修行要在俗世中修,福德要在大众中修,在大众中求。 俗世中,红尘滚滚。我们能感受很多的酸甜苦涩,人世间悲欢离合...三十七菩提分也叫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觉支等。指佛陀教导众生修证圣果的三十七种途径和方法。菩提分,意即成就佛教四...编者按: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短短两句话,道出了佛教对动物的深切关怀与无尽慈悲。千年以降,佛教与中...
从声闻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众要确保人身不失,故应守持五戒、八戒及十善法等。出家众,除住持佛法外,主要在寻...
八大龙
【法相辞典】
【八大龙】 p0070
上篇:八分语 | 下篇:八中洲 |
【等至缘何境生】 p1122 俱舍论二十八卷十五页云:此诸等至、缘何境生?颂曰:味定缘自系。净无漏遍缘。根本善无色...
四依法树下坐制开
相应断
灵裕
大梵
都寺
理忏
四智
鸯崛摩经
不放逸
常寂
佛地断二愚及彼粗重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邪淫的十二种危害

宏海法师:观经四帖疏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佛陀处理众生障碍三阶段

福德要在大众中修
三十七菩提分
佛教护生与动物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