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或开佛智为四种:一大圆镜智,二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四成所作智。是转凡夫之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及余之五识,如其次第与成就之佛心相应之智慧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彼观行者。能起于法简择。乃至毗钵舍那。复能于此所起胜慧。转成上品上胜上极。能圆满极圆满。名具正知。...华严宗随始、终、顿、圆四教而各立一乘之名,即:(一)别教一乘,(二)同教一乘。此二者皆随圆教而立。说“一乘无尽”...凡十二卷。龙树集,宋代日称等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内容辑录能成就福德覆身之诸正行法。多引用佛说,并列举佛...【甚深殊胜】 p0881 摄论三卷五页云:甚深殊胜者:谓诸菩萨、由是品类方便善巧,行杀生等十种作业,而无有罪,...梵名 Tāmra-?ātīya。又称红衣部。此派由上座部分出,佛教传至锡兰,取锡兰地名以为部名。(参阅“小乘二十部”9...【无寻法】 p1051 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无寻法云何?谓寻不相应法。...梵语 catasra ārūpya-samāpattayah。又作四空定、四空处定、四无色。指超离色法(物质)系缚之四种境界。即由思...(杂语)巧妙之本愿也。转语而谓为愿巧,如转巧善为善巧也。...梵语 trimūrti。指摩醯首罗天、那罗延天、梵天为一体,而亦三分。此系外道小乘所立之说。外道小乘以梵天为创造神,...宗,为所崇尚之教旨;门,为通入之义。据宗门十规论自叙载,于无言中勉强显其言,于无法中勉强存其法。宗门一词,宋...(经名)佛说给孤独长者女得度因缘经,一卷,宋施护译。说长者女须摩提,嫁于满财长者子,令其家供养佛僧,同悟道者...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
善导大师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有五种,依《往生论》来修行的就叫正行。 那么专修里面,身业...问: 请问念佛要怎样念最理想?是否要观想念佛?要如何观?或是什么都不想,只念佛号,自念自听? 大安法师答: 念...
下面有一段蕅益大师非常独到的见地,就是站在我们凡夫众生的层面来解释这个经文。我把这段《要解》念一下,非常重要...一位打工仔,外出闯荡多年,睡过街头,捡过垃圾,挨过打,卖过血,修过马路,扛过水泥,最后终于闯出一片天地,成为...
能观的菩萨在观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得到什么效果呢?他观的境怎么样呢?照见五蕴皆空,马上可以得到这个结果...
得疾解脱者,《智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中,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通常凡是有心或有兴趣于禅修的人,比较不容易有宗教层次的信仰心,因为信仰本身是属于感性,而禅修的人,多重视自己...
如来微妙色身,虽在极乐,离隔十万亿刹;如来清净法身,普遍十方,充满法界,故名法界藏身。九界众生,一体包含。如...
四智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二智 | 下篇:五智 |
【自相共相】 p0598 佛地经论六卷六页云:如来净智,现量所摄;云何能知诸法共相?若共相境,现量所知;云何二...
具正知
五种一乘
福盖正行所集经
甚深殊胜
赤铜鍱部
无寻法
四无色定
愿巧
一体三分
宗门
给孤独长者女得度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最上乘论

净业行人的专修与杂修
念佛要怎样念才最理想

往生的根本靠的是什么
最富的时候

照见五蕴自性本空

念佛得速疾解脱
禅修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