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识支】 十二因缘的第三支。识指五蕴中的识蕴──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身(后来的大乘佛教,指的是第八阿赖...(名数)有二种:第一、一成劫,有二十增减,初一增减之间,由初禅天下至地狱界次第成立,后十九增减,自光音天(新...【独觉不说法】 p1384 如独觉中说。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卷十五页云:问:若独觉,亦得无碍解者;何故不能为他...(杂语)又作末喇誐Mārga,译曰道路。见梵语杂名。...(杂语)佛法之宗旨也。三论玄义曰:唯有佛宗,乃尽其致。...【女根】 p0227 法蕴足论九卷三页云:云何女根?谓女、女体,女性,女势分,女作用。此复云何?谓脐轮下,膝轮上,...(术语)依众生之机而感见佛也。宗镜录二十一曰:他受用及变化二土,正证于前。相似名同,而随机见异。...(一)谓完成自利、利他之菩萨行而证佛果。因二利圆满成就,故谓满足。 (二)为天亲净土论解义分十章之一。据此章所说...【遍处】 p1122 瑜伽十二卷七页云:复次由诸遍处、于胜解事,生遍胜解;故名遍处。言无二者,谓诸贤圣、无我我所、...(术语)三种得之一。又云如影随身得。谓能得与所得之法一时俱来也。无记之诸法力弱,故无法前法后之二得,仅由此法...(一)佛应众生之机而说法,次第诱引,应机而化。初说浅略之法门,渐入玄妙殊胜之深义;时节行移,根机亦渐调熟,至于...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我们今生好不容易得人身,好不容易闻佛法,好不容易闻净土法门,如果再不产生信愿来修行这个法门,此时再不修,那真...
我们看到业果的相续跟不相续的两种因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业果的转变。当然这当中第六意识扮演重要的角色。首先我们...
以前我在医院当医生,发现很多的患者,不能够接受传统寺庙的念佛韵调,因为使他们想起死亡办丧事,所以他们内心有排...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长相一样的,这是为什么? 人的相貌是人的善恶业的综合表现,正所谓相由...
我们看第三段的烦恼浊。烦恼浊是由想阴引生的。想的意思就是于境取相,施设名言。我们的心跟莲花的境接触的时候,本...佛陀告诉比丘们:佛起大慈悲心,想要让弟子们了解念佛法门的深义,就像父亲谆谆告诫着子女,希望子女能够有所成就。...
我们前面讲到佛者觉也,那么到底觉悟是觉悟什么事情呢?是从两方面和三方面来说。先看两方面的二义,先看觉察,再看...问: 如果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先要做个善人,比如落实《弟子规》、《感应篇》,然后念佛才能得效果显著...
具正知
【阿毗达磨辞典】
彼观行者。能起于法简择。乃至毗钵舍那。复能于此所起胜慧。转成上品上胜上极。能圆满极圆满。名具正知。
上篇:空界 | 下篇:静虑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智力 |
亦名:听门中事法 子题:可学事法听作、可学事法听止、不可学事法 戒本疏·持犯方轨:“明止持对听门中事法者,亦有...
识支
四劫
独觉不说法
钵娜他
佛宗
女根
机见
利行满足
遍处
法俱得
时机纯熟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若还不修行净土法门,可痛惜哉

增长业与不增长业

陪病人念佛的经验

人相貌千差万别的原因

烦恼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专注听法的阿难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