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三种得之一。又云如影随身得。谓能得与所得之法一时俱来也。无记之诸法力弱,故无法前法后之二得,仅由此法俱得,得我身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名数)是耆阇寺凛师所立。一因缘宗,二假名宗,此二者同前。三不真宗,如诸大乘经说诸法如幻化等者。四真宗,说诸...(人名)Brahmadatta,王名。译曰净授。俱舍光记八曰:昔有一王名跋罗哈摩达多。唐言净授。于王腋下有疱生一女子。...(术语)四相违之第四。有法者,宗之前名辞,差别者,其前名辞里面所含之别件,相违者,反对之意。凡狡黠之论法,于...即以狗、鸟、毒蛇、野干、失收摩罗、猕猴等六种众生,比喻眼、耳等六根。据杂阿含经卷四十三载,佛陀以六众生比喻六...【调伏死】 p1338 瑜伽八十五卷十六页云:调伏死者:谓于现在世已调已伏无有随眠而命终已;未来自体,不复生起;亦...(术语)受持一佛名及一经文曰一持。不动经曰:偈文:一持秘密咒,生生而加护,随逐不相离,必送华藏界。...(衣服)袈裟之异名。远离六尘之义也。六物图曰:通名者总括经律,或名袈裟,或名道服,(中略)或名离尘服。...梵语 ?ikhā-jatā。又作尸迦发。即编结之发。密教不动明王左肩垂一辫发,表示奴仆贱相;于深秘则表示第一义谛,或...(术语)有者三有或二十五有,言三界之生死也,如来为破坏三界之生死而出世,故谓为破有之法王。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故事)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三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于其门外闻一苾...【佛身无漏与佛身有漏】 p0657 大毗婆沙论七十六卷四页云:谓或有执佛身无漏。如大众部。问:彼何故作此执?答...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晚课蒙山施食仪...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一天,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正当大众在聆听佛陀说法时,一位面容憔悴的比丘蹒跚地走到前方顶礼佛陀;接着,向大众...佛陀时代,有一位力大无穷的驼骠比丘,随佛出家后,精进行道,威德具足,证得阿罗汉果。由于驼骠比丘时常发心营办僧...
2013年4月20日凌晨6:26分,近代高僧虚云和尚法子、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名誉会...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肇始于释迦世尊,阐扬于历代圣贤。于是以念佛一门,而分四种:曰持名念佛、曰观像念佛、曰观想念...中专的最后一年有一门课程叫人生。 最后一节课,老师说要考试。三道题目都很简单,老师笑眯眯地说,记得父母生日的...八岁走上论师宝座 舍利弗译为身子,其母身形好,身子所生,故名。又译鶖子,母眼明净,如鶖鹭眼。生于摩竭陀国王舍...
昔日,佛在罗阅祇城比留畔迦兰陀尼波僧伽蓝弘化。在优连聚落有一处泉水,水中有一毒龙名叫酸陀梨,极为凶恶,施降冰...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带着嗔恨心在吃。吃饭原始的目的只是为了生存,为了我们的色身...
法俱得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法流 | 下篇:法眼 |
谓诸法的本性,即是真如实相,原无生灭。...
六宗
跋罗哈摩达多
有法差别相违因
六众生
调伏死
一持
离尘服
辫发
破有
大天五事妄语
佛身无漏与佛身有漏
【大藏经】大般涅槃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信心铭
真正的庄严
驼骠比丘的善恶果报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今晨安详示寂

持名念佛为往生净土之要
人生的三道题目
八岁论师的舍利弗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