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诸法的本性,即是真如实相,原无生灭。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佛典中经常用以比喻劫期长远、不可胜计之譬喻有五,即:(一)草木喻,若将大千世界之草木皆寸斩为筹,每隔百年取一筹...又作自序。禅门师家于普说、小参,演法之际,所用自谦之语。禅林象器笺第十一类垂说门:“大鉴清规开堂云:‘垂语、...【七种施清净相】 p0062 瑜伽七十八卷十一页云:别说一切波罗蜜多清净相者,亦有七种。何等为七?谓诸菩萨如我...印度古代十六种外道之一。以大自在天(即摩醯首罗)为世界之创造神,奉祀大自在天,期得解脱之外道。又称自在天外道...【四种修三摩地】 p0454 瑜伽六十三卷六页云:复有四种修三摩地。一者、为得现法乐住故。二者、为得胜智见故。三者...(?~776)唐代不空三藏之俗家弟子。任京城寺观修功德使、知军事上柱国凉国公。天宝十三年(754),在甘肃武威从不...【意识作业】 p1208 瑜伽一卷十页云:彼作业者:谓能了别自境所缘,是名初业。复能了别自相共相。复能了别去来今世...【转】 瑜伽十卷十八页云:云何转?谓三界五趣。 二解 此大菩提五相之一。瑜伽七十四卷十一页云:云何为转?当知此...【静虑波罗蜜多】 即修习禅定,能对治乱意,使心安定。静虑是六波罗蜜多之一,及十波罗蜜多之一。修唯识行,入修道...即多欲与无厌。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二种贪报即:(一)多欲,指由前世纵恣贪欲,心无止息,故感今生业习不忘,倍复增...(譬喻)淫欲伤身譬如病。止观九上曰:如是想者,是淫欲病之大黄汤。...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佛像能引发人的善根。当时有个婆罗门女在瞻仰顶礼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尊容的时候,内心生起了极大的恭敬和信仰之心。这...问: 弟子念佛一年多了,总感觉烦恼越念越多,请开示如何对治? 大安法师答: 在念佛的过程当中伴随着烦恼习气,这...
丁菉馨,浙江嵊县人,从事教育学生的工作,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为人非常真诚笃实,平常有客人来拜访时,待人的态...有这么一个学生,他向老师请教,怎样才能够学会老师所有的智慧? 老师笑了笑,从桌上拿起了一个苹果,放到嘴边,大...
佛法真正学好了,就能够用智慧观照自己的身心状态,时刻把握当下。有些人说:等我有空的时候再来学佛。仔细检查一下...
学净土法门的人,他的本怀是要出离三界的轮回,远离五欲六尘的。所以净土是一个出世间的法,所标心的非常高远、超越...问: 没有三皈依能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要学佛念佛求往生的话,应该来受三皈依。如果你三皈依...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
无生法性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无生法忍 | 下篇:无生之生 |
坚牢之关门(课题、试验)。即不能以思量分别通过到达之向上境地。景德传灯录卷十六(大五一·三三一中):“末后一...
大劫五喻
自叙
七种施清净相
大自在天外道
四种修三摩地
李元琮
意识作业
转
静虑波罗蜜多
二种贪报
淫欲病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以纯孝之心念佛的婆罗门女
大安法师:念佛越念烦恼越多应如何对治

一心专念预知时至
亲自去咀嚼

要从当下的一念去把握

净业行人应当远离这十种地方
没有三皈依能往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