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禅林用语。于禅林中,师家接化学人时,不以正面提示之方法,而由侧面用言语略加透露旨要。以其非直指而系傍示,故称...(杂语)色欲驰使人,故名为使。普贤观经曰:色使所使,为恩爱奴。...(术语)或作回向。回者回转也,向者趣向也,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谓之回向。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于他...以火浣布制成之袈裟。火浣布,乃以火鼠之毛纺成者,不惧火,垢秽时得投于火中而浣之。据法苑珠林卷三十五载,魏明帝...禅林用语。因草深而迷路者,引申为陷入第二义门之人。碧岩录第三十六则之夹注(大四八·一七四中):“不可落草,故...(名数)一、善性,于现世来世为自他为顺益者。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之善根是也。二、恶性,于现世来世,为自他为...【尼罗】 此云青色,东方甲乙,岁星属木。...【六种随眠复分为十】 p0310 俱舍论十九卷三页云:卽上所说六种随眠,于本论中、复分为十。如何成十?颂曰:六由见...(术语)三十二相之一。阴者男根也。佛之男根如马阴,隐藏腹中,不现于外。...【寿随相续转】 p1270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一卷八页云:寿当言随相续转?为一起便住耶?答:若欲界有情、不住无想灭...【随顺依处】 p1368 成唯识论八卷一页云:十一、随顺依处。谓无记染善现种诸行,能随顺同类胜品诸法。卽依此处,立...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民众就是老百姓,官员常常被称为父母、父母官,这个称谓就是要提醒官员,你对待子女是什么态度,就应该对老百姓是什...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 这个睡梦中的人...吸收足够营养,提升生命力,最好多吃:瓜菜(例如红萝卜、青瓜、菠菜) 五榖(例如糙米、小米、小麦) 水果(例如苹...
《楞严经》告诉我们怎么修不生灭心,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先观察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在禅宗的传承当中我们看到一...
人活在世上,追求快乐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心愿。但是,拥有的东西失去之时,总是让人心痛不已,而想得到的得手之前,总...英国伦敦国王大学环境科学系斯蒂芬史密斯教授列举了17种日常家居用品,并逐一给出了较为安全的替代方案。 1、空气清...
如果人人都无欲无求,依佛教去修行,人类岂不要灭绝了?其实。即便真的出现了人人出家的情况,世界也不会灭绝。 古...
一句弥陀,真心顶戴,人命无常,光阴不再。 来念佛的人,根据《阿弥陀经》里面所说,是具有善根福德因缘的人,不是...
槃那寐
【翻译名义集】
【槃那寐】名出声论,或名槃谈,讹云和南,皆翻我礼。或云那谟悉羯罗,此云礼拜。今谓礼之与拜,名有通局长短。经曰:礼者,履也。进退有度,尊卑有分,谓之礼。礼记云: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故孔子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则凡所施为,皆须合礼,此显礼名通也。白虎通云:人之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见意,屈节卑礼尊事者也,拜之言服也。故周礼明九拜,此显拜名局也。若依释氏,如南山云:四仪若无法润,乃名枯槁众生。故天台明四种三昧之法,是知四仪法则名礼,身业恭敬名拜,此亦礼通拜局。今此翻译,礼即是拜。故大论云:礼有三种:一者口礼;二者屈膝,头不至地;三者头至地,是为上礼。一、口礼者,如合掌问讯也。观音义疏云:此方以拱手为恭,外国以合掌为敬。手本二边,今合为一,表不散诞,专至一心。僧祗律云:礼拜不得如哑羊,当相问讯。尔雅云:讯,言也。地持论云:当安慰舒颜,先语平视,和色正念,在前问讯。善见论云:比丘到佛所,问讯云:少病少恼,安乐行不?二、屈膝者,即互跪也。音义指归云:不合云胡跪。盖梵世遗种,居五竺间,[卄/忽]岭之北,诸戎羌胡。今经律多翻互跪,以三处翘(渠遥切)耸,故名互跪,即右膝着地也。涅槃疏明三义:一、右膝有力,跪能安久;二、右膝有力,起止便易;三、右膝躁动,着地令安。若两膝着地,则名长跪。毗奈耶云:尼女体弱,互跪要倒,佛听长跪。三、头至地者,即五体投地。故大论云:人之一身,头最为上,足最为下。以头礼足,恭敬之至。辅行云:准地持阿含,皆以双膝、双肘及顶至地,名五体投地,亦名五轮,五处圆故。又勒那三藏,明七种礼:一、我慢礼,谓依位次,无恭敬心;二、唱和礼,高声喧杂,词句混乱;三、恭敬礼,五轮着地,捧足殷勤;四、无相礼,深入法性,离能所相(空观);五、起用礼,虽无能所,普运身心,如影普遍,礼不可礼(假观);六、内观礼,但礼身内法身真佛,不向外求(中观);七、实相礼,若内若外,同一实相(三谛一境)。西域记云: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唯一拜,跪而赞德,谓之尽敬。舍利弗问经,佛言:作供养,应须偏袒,以便作事。福田时,应覆两肩,现田纹相。不拜王论:有五戒信士,见神不礼。王曰:何为不礼?曰:恐损神故。王曰:但礼。信士乃礼,其神形仪粉碎。又迦昵色迦王,受佛五戒,曾神祠中礼,神像自倒。后守神者,作佛形像,在神冠中。王礼不倒,怪而问之,曰:冠中有佛像。王大喜,知佛最胜而恕之。又感通录云:唐蜀川释宝琼,出家斋素,读诵大品,本邑连比什邡(音方,县名)并是米族。初不奉佛,沙门不入其乡,故老女妇,不识者众。琼思拔济,待其会众,便往赴之,不礼而坐。道党咸曰:不礼天尊,非沙门也。琼曰:邪正道殊,所奉各异,天上礼我,我何得礼老君乎?众议纷纭,琼曰:吾若下礼,必贻辱也。即礼一拜,道像连座动摇不安。又礼一拜,反倒狼藉在地。遂合众礼琼,一时回信。梵网经云: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礼拜,不向父母礼拜,六亲不敬,鬼神不礼。西域记云:昔有德光论师,天军接见慈氏,谓非出家之形,长揖不理。问:何缘不轻比丘,普礼四众?荆溪释曰:菩萨化缘,法无一准,唯利是务,故设斯仪,是众生理,与果理等。故礼生礼佛,其源不殊,欲令众生,生慕果愿。果愿者何?我等但理,彼尚故礼,况证果理,而不尊高。又云: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岂非击我?令修圆因,此约现在顺从者也。问:内怀不轻之解,外敬不轻之境,安弃飞禽之真性,而忽走兽之本源乎?答:人识义方,可以击发,异类无知,徒劳劝信。不礼之旨,其在兹欤,不轻礼俗,谨闻命矣!何故方丈僧拜维摩?故彼经曰:维摩居士即入三昧,令此比丘自识宿命,发菩提心。于是诸比丘稽首礼维摩诘足。天台问曰:出家何以礼俗?答:入道深恩,碎身莫报,此诸比丘,方行大道,岂存小仪?又涅槃云:有知法者,若老若少,故应供养恭敬礼拜。入大乘论云:被法服菩萨,方便随顺,得礼白衣,敬之如佛。是则法非一[既/木],可否在人,有益须礼,当亡身以奉法。有损宜止,应逆命以利君。何哉?赫连[勃-力+文][勃-力+文],据有夏州,凶暴无厌,以杀为乐。绘像服身,抑僧令拜,遂为上天雷震而死。斯乃暴虐之主,诚非圣明之君。不遵付嘱之言,故违委寄之道。宁知千圣立法,万古同风,安以朝觐之礼,而责山林之士。恐后进以未知,遂濡毫而录示。
上篇:钵底婆 | 下篇:南无 |
Kuiji 唐代僧人。法相宗创始人之一。俗姓尉迟,字洪道,原名基,亦称大乘基。因常住大慈恩寺(即今慈恩寺),世...
傍瞥语
识使
回向
火浣布袈裟
草里汉
善恶无记三性
尼罗
六种随眠复分为十
马阴藏
寿随相续转
随顺依处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官民关系、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较好

其形虽寐,但闻性不昏
让你了解素食的营养成份

面对妄想有两个方法

怎样才能看淡得失,轻松潇洒的生活呢
17种有毒有害的日常生活品

如果人人出家人类会灭绝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