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术语)对于生变而言。谓诸八识之自体分,变现见相二分,从其见分而缘相分也。见唯识述记五。...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业叫净业,净因就是修这种净业的因。...凡二卷。全称随州大洪山淳禅师语录。又作妙续大师语录。宋代曹洞宗僧丹霞子淳(1064~1117)撰,庆预校勘。收于卍续...亦名:亡人物对首分法、亡僧物对首分法、亡五众物对首分法、对首分亡人物法、三人以下分亡人物法、分亡僧物对首法 ...(一)巴利语 viāna。为心识之主体,即指心。杂阿含经卷三十九(大二·二八六中):“尔时,波旬而说偈言:‘上下及...(术语)梵语Asmimāna,恃我而自贡高,慢他也。唯识论四曰:我慢者,谓倨傲恃所执我。令心高举,故名我慢。法华经...【富那跋陀】 翻集至成。...【智果】 涅槃曰断果,菩提曰智果。以菩提为佛智,由因地修行而生之妙果也。...【长】 p0799 成业论二页云:卽于和合诸聚色中,见一面多,便起长觉。...比丘应具三衣,即袈裟也。袈裟者,以布切细长条横缝合成,由其所切之条数而分种种。 一、安陀会衣 为五条之袈...亦名:四方便、方便罪相 子题:远方便、夷远、残远、提远、近方便、进趣方便、阙缘方便、阙缘有三、境强方便、缘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问: 有位出家人问马祖禅师一个佛法上的问题,马祖说他很累,叫他去问智藏禅师,智藏说他头痛,叫他去请教他的师兄...问: 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这仅仅是理论假设呢,还是真有其事?圣人为什么要以神道设教呢...
问: 往生与否,关键看这个人是否在具足信愿的条件下念佛。那么如果一个人在平时,因生起过猛利的厌离心和欣求极乐...有一天,一位经常跟随佛陀到处弘法的弟子忽然对佛陀说:佛陀!您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老师。 佛陀听了这话,丝毫没有...
所以我们今天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忏悔自己的业障,认命、忏悔,就是这样子。我们不要在果报上做太多...在佛教经典记载中,原是十六罗汉,罗汉即阿罗汉的简称,又称十六尊者。据经典说,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嘱付,不...
我讲一个《法句经》的小故事给大家参考。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有一天他以神通力到了忉利天去。到了忉利天以后,他...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就是诸法因缘生。生命的确是遵循着一...
因陀尼罗
【翻译名义集】
【因陀尼罗】大论:此云天赤珠。
上篇:摩罗伽陀 | 下篇:钵摩罗伽 |
【诸地云何而得】 p1354 瑜伽七十九卷五页云:问:于此诸地,云何而得?答:若诸菩萨,证入菩萨正性离生;又复证得...
缘变
净因
丹霞子淳禅师语录
亡物对首分法
识神
我慢
富那跋陀
智果
长
三衣
诸篇古德四方便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藏头白、海头黑
大安法师:因果轮回是否真有其事

曾经信愿持名,后来退转不念了能否往生
说不如行

面对今生的果报,我们只能忏悔认命
十八罗汉

用智慧水去灌溉这个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