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业叫净业,净因就是修这种净业的因。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梵语 paca-bhojanīya。又作五正食。食物一般分为五嚼食(又作五不正食)与五啖食。五啖食即饭、麦豆饭、麨、肉、饼...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又问:‘得一年、半年受不?’答:‘得随日多少受三归也。’” 济缘记释云:“彼[多]宗...(印相)竖左右十指,而指掌共合,谓为莲华合掌。凡行法最初为此印。其所以然者,古来相传,此印名为本三昧耶印。我...【无喜足】 p1051 瑜伽八十三卷三页云:于少下劣差别所证进修善中,无怯劣故;名无喜足。...(名数)法华经安乐行品所说之四种安乐行,安行法华之法也。(一)身安乐行。谓身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豪势,二神人邪...【有果法】 p0539 瑜伽六十六卷八页云:复次此中能生生起因法,彼由各别等流果故;名有果法。若诸后有业及烦恼...迷企罗,梵名 Mihira。又称弥佉罗大将、迷佉罗大将。为药师十二神将之一。其形像诸说不一,依净琉璃净土标所载,第...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经为佛之本生谭,有广说、略说二本。内容系佛陀述说其过去世为鹿母时,...子题:尼不许独居兰若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说四依中,树下依者,非兰若中;尼轻易陵,不行此教;何妨余树得受头...(术语)称弥陀名号愿净土往生之人也。观无量寿经曰: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五种现法涅槃见】 p0282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九卷六页云:诸有此见,受妙五欲,名得第一现法涅槃。此取劣法为胜见...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这个地方正式所摄受的还是加行位,但是古...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看弥陀是怎么发的愿。设...
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普被三根,等摄凡圣。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罪...佛法认为心静可以产生智慧,可是当生活不顺利,不论是事业、家庭、学业、感情,需要运用智慧来处理问题时,才发现自...
昨天讲到有各种各样的邪见。如果我们修行人一旦被邪见误导了,就有前功尽弃、欲升反坠的危险。所以,对于知见的厘清...玄沙师备禅师开示大众说道:诸方长老大德,常以弘法利生为家业,如果说法的时候碰到盲、聋、哑这三种人,要怎么去接...有一学僧至南阳慧忠国师处参学,请示道: 禅-是心的别名,而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减的真如实性,禅宗祖师们将此心...
所以我们今天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忏悔自己的业障,认命、忏悔,就是这样子。我们不要在果报上做太多...
净因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具足戒 | 下篇:净观 |
指东汉末年至魏初之际,知识阶层所形成“藉谈辩而达治学、求理目的”之社会风气。此风盛行于魏、晋两朝(202~419)...
五啖食
三归受时长短
莲华合掌
无喜足
四安乐行
有果法
迷企罗大将
鹿母经
尼四依法
念佛者
五种现法涅槃见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推荐】每一句佛号都产生一种不退转的力量

佛陀的福报可以跟众生分享

净土法门,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
圣严法师《现代人的修养工夫》

知见的厘清和建立
如何对盲聋哑说禅
心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