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亦名:持一不杀戒报、薄俱罗唯受不杀戒、不杀果报 济缘记·释受戒篇:“薄俱罗,此翻善容,以彼好容仪故。婆罗门种...(术语)三余之一。二乘之人,断尽三界内见思之惑,犹有界外无明之惑,故谓之烦恼余。...佛(梵 buddha,巴同),全称佛陀,意译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大圣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语,系...【天耳智】 p0370 瑜伽六十九卷十一页云:云何天耳?云何天耳智?云何天耳智作证?谓若修果、耳所摄清净色;是名天...指禅林僧堂中圣僧龛之左右为出入板,由此而分前堂、后堂。前堂首座领前堂之大众,后堂首座领后堂之大众。头首、大众...(名数)一切之菩萨,通发四种之弘誓: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三法门无量誓愿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为寺院之别称。寺者,原为我国古代接待宾客之官署,如鸿胪寺、太常寺等,西域僧至我国时,多暂居于此,后则用以指僧...指佛典。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大四四·九一中):“金容皎梦,玉牒晖晨,虽至教已隆,而斯典未备。”2042...(衣服)依南山之旧律家,则覆肩衣祇支为二物,覆肩衣为覆右肩者,祇支为覆左肩者,是比丘尼受持五衣中之二衣也。其...又名八神变,或八自在,即:能小、能大、能轻、能自在、能有主、能远至、能动、随意。与八大自在我同义。...被视为地位特别崇高、能力超越其他一般神灵之神。始于后期原始宗教及古代宗教。如苍天神、天父神、地母神等。最早之...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
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家庭成员关系的和乐、家庭教育的成功,便能提升个人品质,进而达到净化社会的...
问: 法师,修学佛法不是应该有次第吗,净土法门怎么扔给一句佛号就不管了?净土法门的修学没有次第吗? 宏海法师答...
快乐之神为什么总是擦身而过?因为有十件事会吓跑它。今天起,无需追逐,少做这些,快乐自会降临! 1、责备 事情出...
问:净土法门摄受各类不同根机的众生,果然是很广大的,我不敢再评议了。然而我也曾听有人提出唯心净土,本性弥陀这...○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瞋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奥秘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如果需要一个人一定要做点事情的话,那么内向的人宁愿管事,外向...太虚大师精通三藏,学贯古今,智慧圆融,悲心广大。不单是渊博的佛学者,身体力行的有德高僧,而且是妙语如珠,才华...智舜禅师,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在山上林下打坐,忽见一个猎人,打中一只野鸡,野鸡受伤逃到禅师座前...
俱兰吒
【翻译名义集】
【俱兰吒】此云红色华。大论云:一、人间莲华十余叶,二、天华百叶,三、菩萨华千叶。
上篇:波罗奢华 | 下篇:乾陀罗耶 |
梵名 ?ā?vata-sarva-tathāgata-jāna-mudrā''''prāpta-sarva-tathāgata-musti-dhara。其梵名之原义为“于常住...
持戒施僧果报
烦恼余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天耳智
出入板
四弘誓
寺刹
玉牒
覆肩衣
八变化
高位神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如何看待你家的小菩萨

净土法门的没有修学次第吗

十件事会吓跑快乐之神

求生西方净土与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互相矛盾吗
虚云老和尚法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