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术语)寄寓他宗之宗旨。如俱舍宗寓于法相宗,成实宗寓于三论宗是也。...(杂语)以声演说法,因而济度众生也。天台维摩经疏二曰:菩萨观众生眼等六根何根偏利?若耳根偏利即声为佛事。...(菩萨)Nīlavajra,译曰青金刚。圆觉经曰:尼蓝婆金刚。...【生变】 变为转变之义。生变即是因能变,为‘因缘变’的对称。变又作转,唯识家就诸识变现诸法,分别为‘因能变’...(一)本觉灵妙之心性。即觉证本具之真心(佛性)。圆觉经(大一七·九一四上):“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梵语 karmadāna。司一寺事务之职称。意译作授事、悦众、寺护、次第。又称维那。维,纲维之义;那,羯磨陀那之略。...(杂语)Viśuddha,译曰清净。大日经疏九曰:毗输驮是清净,达摩湿阇多法界生义,此言如来顶相。...为“本已有善”之对称。指末法时代之根机。佛陀在世及入灭后,正法、像法时代之根机,称为“本已有善”之机;与此相...指世界、众生与业界之因果,次第迁流、相续不绝。即:(一)世界相续,众生有业,引起尘劳烦恼,招感风、金、水轮等互...(人名)青丘之大贤,唐代高丽国人。法相宗也。多作经疏,称为古迹记。...亦名:本日治法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与本日治者,二篇半坏,故号僧残;洗心伏忏,理须谨重。行法未舍,更犯本条...毗尼日用切要...往生论...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
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间人所迷了的、颠倒了的事给颠倒过来。本来我们这个心从本体上讲是非常清净的,它没有什么染...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第...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是人今世恶业成就,或因贪欲瞋恚愚痴,是业必应地狱受报。是人直以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现...
佛源老和尚是铁骨铮铮的,也是独得祖师棒喝的真传。看过佛源老和尚棒喝故事的,都觉得这个老和尚是个怪人。禅宗的横...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像总是站着的,为什么呢? 阿弥陀佛接引像都是站着,为什么不是坐像?佛看...
劝进行者,念佛消灾。一个净业行人,当自己走向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的道路后,就会了解到念佛一法真正能够给予众生真实...
古印大乘佛法东传震旦,主流乃是般若与净土两大法系并行交织。中国莲宗祖师中,多有先以般若为先导,尔后导归专修净...
鞞铎佉
【翻译名义集】
【鞞铎佉】西域记云:象坚[(宰-幸)/卒]堵波北山岩下,有一龙泉,是如来受神饭已,及阿罗汉于中漱口嚼杨枝,因即植根,今为茂林,后人于此建立伽蓝,名鞞铎佉。唐言嚼杨枝。毗奈耶云:嚼杨枝有五利:一口不臭,二口不苦,三除风,四除热,五除痰癊。四分:不嚼杨枝有五过:口气臭,不善别味,热癊不消,不引食,眼不明。
上篇:曳瑟知林 | 下篇:弹多抳瑟搋 |
【我有小想】 p0647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四页云:我有小想者:谓执少色为我,或执少无色为我。若执少色为我;彼执...
寓宗
声为佛事
尼蓝婆
生变
觉心
羯磨陀那
毗输驮
本未有善
三相续
大贤
僧残与本日治法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如何判断发心的大与小

我们为什么会有忧愁恐惧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经典告诉你学佛后为什么倒霉了

佛源老和尚和地藏菩萨的因缘

阿弥陀佛像为何总是站着的

劝人往生西方也等于成就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