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中国佛教古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相传唐太宗为悼念征辽阵亡将士,于贞观十九年(645)诏令修建,武则...【无寻无伺三摩地相】 p1090 瑜伽十二卷十页云:云何无寻无伺三摩地相?谓于寻伺,心生弃舍;唯由一味于内所缘而作...【命者非卽身】 p0813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十七页云:问:外道何故执命者非卽身?尊者世友,作如是说:彼见世间,...子题:自煮姜汤结犯、时药定具四罪 行事钞·四药受净篇:“四药者:(一、时药)若是时药,定有宿、煮。以资用强,...(术语)为光明所照触之意。即谓佛之光明照被,亲触行者之身也。赞阿弥陀佛偈所谓:蒙光触者离有无。往生礼赞所谓:...梵语 nivrtāvyākrta。又作有覆心、有覆。为无记之一种。其性染污,覆障圣道,又能蔽心,使心不净,故称有覆;然因...谓佛应众生之机而有十种不失时宜之教化。即:(一)成等正觉化不失时,指如来出现世间,既成佛道,随机应感,适彼时缘...亦名:驱出聚落戒开缘 资持记释云:“不犯为三。初先与后遣;若病下二缘,先遣后送;若破戒等,不与而遣。文令方便...子题:内藏、律藏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萨婆多又云,何故律在初集?以胜故秘故。如诸契经,不择时处人说,而得名...(术语)天台以为观心之境,于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之三科中,舍入与界而取五阴。于五阴中舍色,受,想,行,之前四...(术语)如杀盗淫妄,不待佛制而性自罪,佛准于其本性而制之是云性戒。其他比丘之戒法,多为持比丘之资格,止世之讥...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龙藏本)...僧伽吒经...
释迦牟尼佛告诸弟子:过去久远世时,有佛入城乞食,随行的众比丘弟子皆相好庄严,威仪端正。一位怀孕的妇人,适巧遇...
有一段时间,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行弘化。当时有一位天王的太子,名叫辟罗。一日,他从天上飞到祇洹精舍,五...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为什么吾人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洪恩禅师回答道:我向你说个譬喻,如一室有六窗,...问: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请人助念,他有何方便来补救? 净界法师答: 哦,这个很麻烦,因为痴呆症,第六意识...
生值佛世难。只有生在佛世,才有机会见到佛。而法是从恭敬中求的,如果我们见到佛像就如同见到真佛一样,极其恭敬虔...
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
每人个都想得到幸福,幸福有它的因,才能得到幸福的果。 一、不贪常舍。不贪求不义之财,不义之财,难以长久。常舍...
势罗
【翻译名义集】
【势罗】西域记:唐言山,邬波世罗,翻为小山。广雅云:山,产也,能产万物。高者名岳,小者名丘。
上篇:乾闼婆城 | 下篇:苏迷卢 |
【缘识】 p1298 辩中边论上卷四页云:缘识者:谓藏识。是余识生缘故。...
法源寺
无寻无伺三摩地相
命者非卽身
四药对四过明通塞
光触
有覆无记
十种化不失时
驱他出聚戒开缘
律在初集以胜秘故
三科拣境
息世讥嫌戒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助子出家,母得授记

殃福追人犹影随形
为什么不能认识自己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如何补救

一句佛号作大舟,载运往生极乐国

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
圣严法师《四念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