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如杀盗淫妄,不待佛制而性自罪,佛准于其本性而制之是云性戒。其他比丘之戒法,多为持比丘之资格,止世之讥嫌而制者,是为遮戒。一名息世讥嫌戒。涅槃经十一曰:“有二种戒:一者性重戒,二者息世讥嫌戒。性重戒者,谓四禁也。息世讥嫌戒者,不作贩卖。云云。”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说佛世时长者树提伽往昔之因缘及布施之功德。又跋陀罗另译有...菩萨五种行法之一。谓菩萨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平等心,拔众生烦恼,治众生罪业之大行。病者喻众生之罪业。罪业是...(术语)此三者称为三学。戒者防身之恶。定者静心之散乱。慧者去惑证理也。五灯会元曰:法要有三:曰戒定慧。唐宣宗...【无上梵行求】 p1073 瑜伽五卷七页云:无上梵行求者:谓求无漏界。又云:若诸沙门,或婆罗门,随梵行求者,一切皆...顺流者、逆流者、中住者、得度者。顺流者是顺著生死而流转的人;逆流者是发奋去除烦恼以截断生死之流转的人;中住者...(术语)弥陀报身中之化身也。报第十九第二十之方便愿,而化现边地懈慢之佛身也。...天台宗所立六妙门之一。转心反照谓之还。即反照能观之心不可得之法门。盖修行者虽修观照,而真明未发,即应转心反照...谓佛菩萨等变化成各种身,依众生之根机而广行化导。又作分身遣化。佛为摄取十方有缘之众生,起大慈悲,以方便示现种...(譬喻)淫欲之热情,譬如火也。止观七上曰:皆以不净为初门,悉治淫火。智度论十四曰:淫火内发,自烧而死。...朝鲜高丽王朝所开版之大藏经。又称高丽本、高丽藏、丽本、鲜本。分为:(一)初雕本,相传系高丽显宗二年(1011)所开...三有之一。三有,指欲有、色有、无色有;与欲、色、无色三界同义。以色界四禅天之果报乃实有者,故称色有。[菩萨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
问: 在科技发达的传媒时代,佛教的杂志五花八门,身为一个佛弟子应该如何选择才不会被误导?或者应该不要看杂志?...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方可不负此番三宝加被之深恩耳。钟英宿根固深,智识不开。夜半...佛陀在世时,有位长者非常护持佛陀弘法,并且经常布施财物,帮助孤苦贫困的人,所以大家尊称他为「给孤独长者」。 ...
问: 弟子是医院离休的医务人员,虽是护士专业,但是从事过院办卫校的教学专业,自学过心理学、中医、针灸、刮痧等...佛世时,曾以一则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十分热闹的街道,贩卖着各种...
佛经中常出现佛的常随众大比丘僧千二百五人,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讲三迦叶,他们是三兄弟,老大是...问: 师父慈悲,弟子心中不明经义,「佛氏门中不舍一法,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此二句佛语何解? 衍慈法师答: 佛法...
《集颂》:1、他来求法怀嫌恨,恚恼嫉妒不施法。或作变易染违犯, 2、怠情不施犯非染。 3、身病或法未通利,方便调...
息世讥嫌戒
【佛学大辞典】
上篇:息化 | 下篇:息灾 |
(经名)一卷,唐提云般若译。佛在恒伽河边,为众生怖死,集十方佛,同声说咒,次说坛法。...
树提伽经
病行
戒定慧
无上梵行求
四种人
方便化身
还门
分身摄化
淫火
丽藏
色有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佛弟子应如何选择才不会被误导

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
以平等心来对待每个人

今生不要再错过念佛往生的大好机缘
染布的譬喻

佛陀身边千二百五十常随众的由来
「不舍一法,不受一尘」该如何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