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谓六想身。即眼触所生想。乃至意触所生想。是名想界。...只有大愿而没有实行。有愿有行,才能修得道果,若是只有愿而无行,那是不能证得道果的。...【大圆镜智】 p0241 佛地经论三卷三页云:大圆镜智者:谓离一切我我所执,一切所取能取分别。所缘,行相,不可了知...指设置戒坛。霜台,原为执掌法律之处,即为御史台之异称。禅苑清规卷九(卍续一一一·四六四上):“谢大戒词(万岁...数论,梵语 Sājkhya,音译为僧佉,又作僧企耶;意译又作数术、制数论。数论学派为印度六派哲学中成立最早者。相传...【受取蕴】 p0726 大毗婆沙论七十五卷三页云:问:受取蕴云何?答:若受、有漏有取;彼受在过去未来现在,或起...【识句义】 p1433 入阿毗达磨论下十三页云:识句义者:谓总了别色等境事,故名为识。卽于色等六种境中,由眼等根,...禅林用语。指禅僧请假出禅院,而于十五日之内归寺。又作参假。后世称依止寺院投宿为参暇者,乃昔称挂搭之讹误。莹山...(术语)一心观梵释诸天之净身名为净眼三昧。大日经疏曰:于梵释诸尊解脱身一心不乱,名彼天净眼三昧。...《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是公元691年唐代高德义净在南海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时的作品。书中...(譬喻)智慧广大,譬如海也。无量寿经下曰: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地藏十轮经八曰:渐次趣入深广智海。...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佛一代时教所说的大乘经典,特别是般若系经典都是要让我们厌离五欲,因为众生常常一生就是为财、色、名、食、睡这五...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1讲 我们从今天起跟大家学习净土学的最后一个课程,就是《楞严经》的《念佛圆通章》...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向内攀缘内心的自我。我们看看这个攀缘内心的自我是怎么回事?...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道理。要相信它,要接受它,这对于我们自身修行、扬善止恶非常...
古人讲: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你看今天就是初三了,快不快呢?这个就是无常嘛。一天就过去了,那你生死了了没有呢?...
您认得出那是谁的肉? 当我在外科实习的时候,每一天都要开好几刀,每一次的手术,总是会切掉病人身体里面一些组织...人的探险精神如果用在饮食上,一定能获得更多的健康。以下这几种健康食物,你肯定见过,也肯定吃得不多至少不会像吃...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律,则无纪无纲,万事不偿;故凡佛子千万不可废戒不学,或认为...
頞部陀
【翻译名义集】
【頞部陀】俱舍云疱,寒触身分,皆悉生疱。
上篇:阿鼻 | 下篇:尼剌部陀 |
(术语)又曰残习,余气,习气。既断烦恼,犹存残余之习气也。二乘不能断此余习,独佛断之。唐华严经二曰:离一切烦...
想界
唯愿无行
大圆镜智
启霜台
数论学派
受取蕴
识句义
参暇
净眼三昧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智海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享受五欲的快乐,求生信愿就不真切

净界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用功没巧,只要一门深入

您能认得出那是谁的肉?
很少吃的几种好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