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大愿而没有实行。有愿有行,才能修得道果,若是只有愿而无行,那是不能证得道果的。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名数)理趣经所说普贤之根本真言十七字句,即十七尊之种子也。...有者相有,空者性空,相有不离性空,性空也不碍相有,故相性一如,有空不二。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布施言,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谓之三轮,行施后,此三轮相,不存于心,名三轮体空。...为密宗所立之三种重罪。即:(一)退三昧耶,谓受法之后,退失本誓而不修行。(二)破三昧耶,谓已受密法之行者,对密藏...【瑜伽】 p1243 瑜伽二十八卷九页云:云何瑜伽?谓四瑜伽。何等为四?一、信,二、欲,三、精进,四、方便。如彼广...(譬喻)愚痴之缠绵譬如网。唐华严经一曰:令诸众生永割痴网。...(术语)名者体上之名称,义者体上之义理。如言诸行无常,诸行为名,无常为义。又呼召之名目,谓之名,为名所显之法...【阿赖耶识杂染相】 p0779 瑜伽五十一卷九页云:谓略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所以者何?由此识、是有情世...(杂语)旱时,依修法乞降雨也。又曰请雨,或曰祈雨。古自印度行之,海龙王经,大云经请雨品,大云轮请雨经等说此法...【为性不好亲近于他】 p1176 瑜伽七十一卷十四页云:由三因缘,为性不好亲近于他。一、性不黠利故。二、性非福田故...【五事是三种取所行义】 p0288 瑜伽七十三卷五页云:问:如是五事,当知几种取所行义?答:略有三种。一、有言有相...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害的烦恼,就是嗔心! 《菩萨戒》里面说:一个菩萨贪吃、贪睡...
汝等当知,食肉之人,纵得心开,有多闻的智慧、少分的禅定,皆大罗刹。---《楞严经》 就是你吃肉吃久了,酒肉穿肠过...
当释迦牟尼佛在讲了《法华经》之后,稀有难遭,极为殊胜,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一切都授记成佛。当时有很多他方世界...相信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一定会说:我就是我啊。但是你可曾想过,我们所认为的我,或者自我究竟是什...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 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向...
苏小妹自从听了算命先生的相面、测算以后,就一直在想,算命的说的对呀,如果再不叫家兄苏东坡把已故的先人换葬个有...问: 有位出家人问马祖禅师一个佛法上的问题,马祖说他很累,叫他去问智藏禅师,智藏说他头痛,叫他去请教他的师兄...
随烦恼二十: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能障正知,毁犯为业。 正知,在《广论》讲时存正知,就是说在吃饭的时...
唯愿无行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唯识无境 | 下篇:婆罗门 |
凡三卷。又称三宝绘。日本永观二年(984)源为宪撰。系作者为冷泉天皇皇女尊子内亲王之进入佛门而着之佛教故事集。...
十七尊
有空不二
三轮体空
三种重罪
瑜伽
痴网
名义
阿赖耶识杂染相
雨乞
为性不好亲近于他
五事是三种取所行义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悲华经

【推荐】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食肉有什么过失

阿弥陀佛也是古佛再来
圣严法师《找回自己》
小小的起心动念,就有大的果报

佛印法师为苏东坡指点最好的风水宝地
藏头白、海头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