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人名)Daṇḍaka,译曰治罚。王名。二十唯识述记下曰:弹宅迦者,真谛云檀陀柯,此云治罚,治罚罪人处也。今罚罪...圆教的中谛,乃空假二谛相即之中,故云即中,以别于别教之中谛。...梵与魔之并称。梵,即梵王,为色界初禅天之主,代表色界诸天;魔,即他化自在天,为欲界第六天之主,代表欲界诸天。...(术语)有生法之二忍。生忍者,忍有情瞋骂捶打等之凌辱也。法忍者,忍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之非情祸害也。于此二法能...【唯识】 梵语 Vijnapti-matrata、音译毗若底摩坦喇多,梵语倒置,称为识唯,汉土译为唯识。识者心之别名,所谓唯识...前言六尘,兹明须舍。即谓欲净六根者,宜不着于六尘。所谓不着六尘者,以要言之,即诸根之能清净也。所谓眼不着色则...(术语)Brahmacārin,婆罗门四时期之一。又志求梵天之法者云梵志。瑜伽伦记十九曰:梵者西国音,此翻为寂静,谓涅...(术语)八觉之一。因多财荣华而常念不死之恶觉也。...【苦行相】 p0841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一页云:云何第二名苦行相?谓于苦谛,卽以生灭法性为依,于三种苦随...(名数)十八界中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加意根而为七。...凡八卷。清朝孙治撰,徐增重编。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灵隐寺位于浙江杭县西湖灵隐山,其呼猿洞与冷泉亭乃钱...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
有些人不进禅堂来,反正一天到晚有饭吃,无所谓。年青人不发道心,死又没有我年轻人的份,死都是死老鬼,却不知「黄...
三十七道品: 四念处:身、受、心、法念处。 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 ...初学佛的人,观照的力量不够,自己的悟性也不足,自然对法的觉受较薄弱。学佛最怕一种人,师父问他:你有什么问题?...
一个人生到世间上来,他是有他的标准的。给他吃的东西应该是五谷、蔬菜,不应该吃动物。因为动物也是一个生命,一个...
到佛门里来,第一个破的就是这个我,就是为破这个我来的。所以在古代,我们以前的寺院规矩就是这样,好好地到寺院来...
古来人跟我们这样讲的:顺境,你可要注意了,这很危险,容易堕落;逆境是增上缘。古人形容顺境与逆境是怎么比方呢?...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
心光明,照己之过 曾国藩说: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
悉伽罗
【翻译名义集】
【悉伽罗】此云野(音夜)干。似狐而小,形色青黄,如狗群行,夜鸣如狼。郭璞云:射(音夜)干能缘木。广志云:巢于绝岩高木也。大论云:譬如野干,夜半逾城,深入人舍。求肉不得,僻处睡息,不觉夜竟。惶怖无计,虑不自免,住则畏死,便自定心,诈死在地。众人来见,有一人云:我须其耳。言已截去。野干自念:截耳虽痛,但令身在。次有人言:我须其尾。便复截去。复有人云:须野干牙。野干自念:取者转多,或取我头,则无活路。即从地起,奋其智力,绝踊间关,遂得自济。行者之心,求脱苦难,亦复如是。生不修行,如失其耳;老不修行,如失其尾;病不修行,如失其牙;至死不修,如失其头。辅行记云:狐是兽,一名野干,多疑善听。颜师古注汉书曰: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河冰,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述征记云:北风劲,河冰合,要须狐行。此物善听,冰下无声,然后过河。说文云:狐,妖兽也。鬼所乘,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首丘。郭氏玄中记曰:千岁之狐为淫妇,百岁之狐为美女。然法华云:狐、狼、野干,似如三别。祖庭事苑云:野干形小尾大,狐即形大。禅经云:见一野狐,又见野干,故知异也。
上篇:跋罗娑[馬*犬] | 下篇:摩斯吒 |
【具知根】 p0824 如三根中说。 二解 如三无漏根中说。 三解 成唯识论七卷二十一页云:诸无学位无漏...
弹宅迦
即中
梵魔
忍辱地
唯识
舍六尘
梵志
不死觉
苦行相
七心界
武林灵隐寺志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解决了生死,父母的恩才可以报

略说三十七道品
慧律法师《观照无常、放下执着、感悟佛性》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颠倒事

有这样的姿态才叫学佛

逆境是当头棒,顺境叫脑后针

末法时代菩萨示现主要有两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