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有生法之二忍。生忍者,忍有情瞋骂捶打等之凌辱也。法忍者,忍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之非情祸害也。于此二法能安然不动,故名忍辱地。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tat-purusa。又作依士释、即士释、属主释。略称依主、依士。为解释梵语复合词的六种方法(六合释)之第二。即...善恶之业既作,所成之报难逃。有如是因者,即有如是之果。果者果报,有苦乐二种: 一、苦果 身心所受苦之果报...依报是指环境,正报是指人心,当人心改恶向善时,则所生活的环境,也会随之而获得改善。...(术语)圆圆海也。圆之又圆,圆满之至极也。释摩诃衍论曰:大本华严经中作如是说,其圆圆海德诸佛胜,其一切佛不能...【两俱不成】 p0832 因明入正理论云:如成立声为无常等,若言是眼所见性故;两俱不成。如疏六卷一页释。 二解 ...众生之真心,识知精明,称为识精。宗镜录卷三(大四八·四三○中):“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植物)花名。诸经作优昙。见可洪音义二。梵Kutsa。...(术语)谓堕落于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或邪正不二,善恶一如等说之圆实理谈而破戒行流于放逸也。...【宣说正法有五大果胜利】 p0888 瑜伽四十六卷十八页云:诸佛菩萨、为诸有情、宣说正法;当知有五大果胜利。何...(经名)维摩经之品名,第三品也。如来闻维摩居士病于毗耶离城遣五百弟子顺次问疾,诸人各陈昔日为居士受屈,不堪问...谓于别相念住位,观身、受、心、法等四法,以法与其他三者合为二法而观之,亦即合法与身、法与受、法与心而观之。(...大悲咒修持仪轨...准提咒持诵仪轨...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快乐有很多层次,而一般人所追求的「欲乐」,是一种刺激、发泄以及官能的享受。例如,看美景以满足眼睛的享受、听音...《一》前言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
若据平等法门,非垢非净,则欣厌无地,折摄何施。但今生死凡夫,迷心逐境,备历轮回,头出头没,甘心忍受,曾无一念...
学佛从来都看不见自己的过失,怎么去改过呢?不改过怎么进步呢?既然无过可改、无步可进,又怎么会不退步呢?所以常...
知道这个真心和妄心,我们就了解,原来我们的缘影心之外的极乐世界也恰好正是我的真心,我这个真心就像大海那样不增...
教育儿童要爱惜生命,即使是弱小的昆虫,诸如蚂蚁、蚊子、知了等等,都不能去践踏、伤害,而是应该怜爱、护惜它们。...
论佛法之渊源,总不外于现前一念之心。心也者,万法之总持,圣凡之枢纽也,收之不见毫尘,放之圆赅空有,三千性相,...
唯心识观,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唯心识观就是说, 当你遇到了任何外境的时候,你都不要去管外境怎么样,你就观想宇...
忍辱地
【佛学大辞典】
上篇:忍辱仙 | 下篇:忍辱草 |
(杂语)黄金之麈片,能自由通行于体中者,为微之七倍,极微之四十九倍。...
依主释
苦乐二果
依报随正报转
双圆
两俱不成
识精
拘蚕
圆实堕
宣说正法有五大果胜利
弟子品
二二合缘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圣严法师:快乐不需向外寻求
【推荐】观世音菩萨

对业力生死凡夫,不能谈玄说妙

早晚功课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

舍自心污秽的娑婆,取自性清净的极乐

培养孩子的仁慈之心

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